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地质学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辽东地区金矿床主要分布在丹东、青城子、营口-盖县、清原等4个金矿化集中区(带)。S,Pb同位素特征显示金矿的成矿物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和上地幔。成矿流体中的CO2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在成矿过程中流体的盐度较低,且由弱酸性向弱碱性变化,金矿多为中低温矿床。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化的空间分布显示出多级有序的控制作用,同时对金矿的矿床类型和矿化类型也表现出显著的控制作用,构造应变场和地球化学场的改变,促使成矿元素迁移富集而形成金矿。研究认为,在元古宇分布区,在深部寻找脆韧性变形带中的金矿仍然具有较大远景,同时要注意寻找与BIF建造有关的金矿新类型。  相似文献   
2.
峪耳崖金矿床为大型-特大中温热液型金矿床,形成于燕山中晚期,金矿脉包括两种自然类型,即脉型和细脉网脉浸染型,通过对金的统计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金矿化为一个矿化期两个矿化阶段,金品位由对应于矿化阶段的两个对数正态分布总体混合而成,在垂向空间上各空间段的金品位都是由两个对数正态总体控一定比例叠加而成;三个矿化带在垂向空间依次向下分布,矿化强度随标高减小而增高,综合考虑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模糊聚类分析的结果,提炼出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最佳地球化学标志组合,运用回归分析,模型出原生金矿化元素地球化学模型,利用变异指数法确定了矿体原生晕垂向分带。  相似文献   
3.
峪耳崖金矿金品位统计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光裕  郭万超 《地质找矿论丛》2000,15(2):142-150,158
地质体的形成是多期地质作用叠加的结果。地质样品分析数据表现为多个统计分布总体的叠加,对混合分布总体的筛分和单一分布总体的研究,便于矿床成因分析和资源的定量评价。经研究,峪耳崖金矿的金品位即由两个对数正态分布总体叠加而成。矿化体在不同部位上的统计分布参数不同,反映了垂向空间上矿化强度的变化。对各类矿化标志的研究表明,峪耳崖金矿床金矿化强度向深部逐渐增高,金品位值的变化向深部逐渐变小,深部找矿远景很在  相似文献   
4.
大比例尺矿床统计预测中,矿产资源量的估计是矿体定位预测的前提,其中精度最高的方法是体积估计法。文章借助实例分析,对体积估计法的计算程度进行了阐述。以区间概率解析法对矿脉和矿化体在垂向空间的金品位进行分解,解析出其金品位统计分布模型;利用波形分布模型对深部盲区进行预测,对各中段的金品位、矿化体体积、矿石在矿化体中的体积分数进行解析和计算;并利用有效探矿指数进行合理的校正,最后得到近似于地质储量的金矿产资源量,为下一步的矿体定位预测提供定量数据。经计算该矿重点预测区(-290m~-810m标高)预测的有效金矿产资源量为70.28t,经部分工程控制,已获D+E级金储量18t。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