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本中部山岳地方的迹津川活动断裂是日本著名的活动断裂之一,它是一条右行的走向滑动断裂.由于它具有一定的规模、明显的地形证据和活动幅度,得到了日本地质、地震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对它进行过研究分析.京都大学地壳变动研究所在歧阜县上宝村设立观察站对它进行长期观察研究,还召开过关于这一活动断裂的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2.
流体的运动,涡旋及其与矿床形成的关系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德复 《岩石学报》1998,14(2):232-239
热液矿床形成过程中,携带成矿元素的成矿流体运动的动力是流体的压力差,流体压力差有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种。由于热体(如侵入体)的存在,流体得到加热即产生的垂直压力差而向上流动(浮力);在水平方向上,因被加热流体与周围流体的压力差,周围流体向热体方向流动。由此,即形成以热体为中心的流体对流系统。因为流体的水平运动是发生在转动着的地球上的运动,流体运动必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很可能发生流体涡旋。在地球上赤道以北发生的流体涡旋,流体呈螺旋切线状以逆时针方向往内圈辐合。流体涡旋内圈的流体因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呈环状流动而不进入中心。热液矿床中,环状矿脉和帚状矿脉极为常见。我国大量热液矿床中所见的帚状矿脉分布特征表明,它们的收敛端指向往往呈逆时针旋转方向,这种矿脉展布特征与流体涡旋特征完全吻合。由此,作者提出了热液矿床涡旋成矿的思想,成矿流体的涡旋可能是热液矿床形成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3.
The greenstone belt and metamorphosed microclastic rock-type superlarge gold deposits in China are hosted in metamorphic rocks and later intrusive bodies.Sedimentation.regional metamorphism and mineralization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s,so did remelting magmatic process to some deposits,but the deposits were finally formed by reworking processes.The key factor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superlarge gold deposits is the reworking intensity,which for superlarge gold deposits is reflected by the large-scale reworked source rocks and even ore materials of various sources,strongly oxidized ore-forming fluids with a long and repeated active history and stable geothermal heat current.The factor which decides the reworking intensity is the network consisting of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classes.  相似文献   
4.
涡旋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德复 《地质科学》1997,32(3):364-374
帚状和环状矿脉带在大型超大型热液矿床中是最常见的,这两种矿脉带的分布形式与流体力学中涡旋结构的外带(螺旋带)和内带(环状带)相对应。根据上述特征,作者提出涡旋成矿作用的概念:成矿溶液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旋转上升,有选择地充填断裂和裂隙,从而形成帚状和环状矿脉带。  相似文献   
5.
云南沧源拱丁金矿床矿石物质组成及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拱丁金矿床属石英脉型。通过背散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等离子光谱等方法的研究,查明其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匀矿等硫化物,其中细粒一微粒自然金是Au的主要存在形成。文中首次报道了锌-银金矿变种在自然界的存在下,并对金的成矿机理做了一定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山西省1/50万卫片地质解译工作中,发现纵贯汾渭断陷盆地的中段,有一条明显的线性构造影象,它切过了晋中、临汾和运城盆地。由于其走向与汾河在上兰村以下河段的流向基本一致。故称之为“汾河新构造断裂带”。地震勘探资料证实了汾河断裂带的存在及其新构造活动性。山西地震带的震中沿汾河一线分布表明汾河新构造断裂带对山西地震的分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外超大型浅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浅变质碎屑岩型金矿床的含矿岩系以含碳和黄铁矿,夹火山物质和热水沉积物,金含量高为特征,在含矿岩系的沉积,成岩过程中,局部可以形成成贫金的含矿层,少数情况下以至于形成金矿体,含矿岩系的变质作用可能形成金矿化,或为后来的成矿作用造成有利物理和化学环境,岩浆作用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或为改造成矿作用提供热源和动力,金矿床受构造控制,位于地热正异常区,金矿床的形成与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8.
云南沧源拱丁金矿床黄铁矿矿物学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矿床属石英脉型、近年发现于滇西南边陲。作者以背散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等离子光谱诸方法,对矿石中黄铁矿的矿物标型特征做了较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尤以具破碎结构的立方-五角十二面体聚晶含金最富。该矿物热电性金属P型导电、热电系数在垂向上无大变化,预示本矿床深部仍具一定远景,本研究有助于探讨矿床成因,且为深部预测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陆德复 《贵金属地质》1996,5(3):161-170
对国内外5个石英脉型金矿床的研究表明,矿田中的含金石英脉往往成群出现,并呈弧形帚状分布;帚状脉群的收敛端方向一致地显示为逆时针旋转方向,这一规律可能与科里奥利力产生的涡旋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王秀璋  陆德复 《地球化学》1999,28(6):551-561
改造强度是形成中国夺及为质细碎屑岩系中大型及超大型金矿床的关键条件。以超大型金矿床的形成作用作为讨论对象,并对一些特大型放床形成超大规模的前景进行了评估。该类矿床产在变质岩及晚期侵入体中,矿床经历了沉积、区域变质 矿等多次形成作用。有的还经历了重熔岩浆作用阶段,但矿床最终为改造作用所形成。控制超大型矿床成形的改造作用强度主要反映在被活 矿大于何苦在并有多种来源、成放流体规模大且具较强氧化性、流体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