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2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晚古生代含煤岩系沉积体系和聚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钟惠  张年茂 《地球科学》1989,14(4):357-36
  相似文献   
2.
今年五月二十日至六月二日,以地矿部外事局孙人—副局长为团长的地矿部代表团,应下萨克森州科学艺术部邀请,对下萨克森州进行了回访,签订了地质科技合作共同意向书,确定了一九八四至一九八五年的合作交流项目,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任务.笔者作为该团的成员,与其他团员一道,有幸在回访期间参观了下萨克森州的哥廷根大学、汉诺威大学、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这四所有着悠久历史的比较著名的大学,并着重考察了地学系、所.通过考察,对这几所大学地学系的机构、专业设置、学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科研方向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到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参观考察所得扼要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各地质时期古蚌埠隆起的表现分析,论述了两谁地区古蚌埠隆起的存在和剥蚀情况,并推断了其原始宽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煤层气勘探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多年我国广泛开展了煤层气远景资源评价和煤层气地质勘探选区研究,其中不少选区进行了专门的煤储层岩石物理研究和煤层气勘探.初步找到了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块煤层气保存富集条件较好的区块,经小型井网试采的结果证明其具有工业开发价值.对煤储层的渗透率、煤层气封闭条件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提出煤层气藏的概念;对煤层气成藏的地质条件也有了一些认识,但这些研究还只是初步的,特别是对煤层气藏不均一性的认识还很肤浅.我国的煤层气地质储量进一步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煤层气成藏地质理论的成熟程度.随着西气东送管线的建成投产,煤层气消费市场会迅速扩大.在未来十年内,我国的煤层气工业可望达到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内蒙准格尔旗东部太原组、山西组植物群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 本文涉及地区位于内蒙准格尔旗东部黄河以西,即所谓“准旗煤田”。区内大部分为黄土覆盖,但在沟谷中地层出露尚佳。本区最老地层为下、中奥陶统。中石炭统本溪组平行不整合覆盖其上,向上依次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和石干峰组,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及和尚沟组;下白垩统志丹群及其以后的地层则不整合于前述地层之上。  相似文献   
6.
江西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的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 根据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将原乐平组的官山段和下老山段划归茅口阶‚编制了这 一时期的沉积断面图‚并对这一时期的沉积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煤层气是一种以吸附气为主的天然气,其保存与散失的矛盾仍十分突出.毛细封闭、质量浓度差封闭和压力封闭是煤层气藏封闭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这3种不同封闭机理对煤层气藏的作用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以压力封闭和围岩中毛细封闭为主的他封闭型,以毛细封闭和质量浓度差封闭为主的自封闭型,以及3种封闭共同作用的混合封闭型.自封闭型煤层气藏的封闭特征主要取决于煤储层自身的孔裂隙系统发育特征,其含气量通常较高.而他封闭型煤层气藏的含气饱和度受下列因素的制约:(1)连续沉积的围岩岩性及其厚度;(2)相邻煤层气藏中煤层气(或烃)质量浓度的高低;(3)构造条件是否简单稳定;(4)水文地质条件是否稳定;(5)区域不整合界面与煤层气藏之间的垂直距离及其连通状况.煤层气藏的外部封闭按规模可分为3级:第1级封闭是煤系围岩对煤系内若干煤层气藏的封闭;第2级封闭是煤系内其他岩系对某一煤层气藏及其顶底板构成的封闭;第3级封闭是顶底板围岩对某一特定煤层气藏的封闭.煤层气藏封闭条件的优劣是决定煤层气藏保存与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煤层气藏封闭的关键.认识华北不同地质条件下各煤层气藏封闭特征的差异、寻找封闭条件良好的煤层气藏是今后煤层气勘探  相似文献   
8.
煤层(组)厚度和结构的分带性乃是煤层区域变化性的主要表现。弄清这种分带性是深入研究煤矿床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煤层气地质学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煤层气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沁水盆地南部获得了可观的煤层气地质储量;河东煤田的煤层气勘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煤层气地质学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a 煤储层岩石物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b 提出了煤层气藏的概念并依据我国的煤层气地质条件识别出几种主要煤层气藏类型;c 深化了对煤层气藏封闭保存条件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煤层气耗散对煤层气封闭保存的重要影响。d 对高煤阶煤层气藏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突破了无烟煤勘探煤层气的禁区,获得了可观的煤层气地质储量;e 强化了低煤阶煤层气藏的研究;f深化了对煤层气藏不均一性的认识,初步揭示了煤层气藏不均一性的产生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煤相分析在煤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储层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孔裂隙系统发育特征、渗透性及其空间不均一性特征。煤储层的孔裂隙特征决定煤储层的渗透性,而煤储层的孔裂隙特征主要取决于煤岩成分和煤级。对一个特定的煤层气田而言,煤级变化不大或者规律明显。煤岩成分往往成为控制煤储层渗透率分布不均性的主导因素。煤岩成分,包括有机显微组分和矿物质均受控于煤相。可以通过系统的煤相分析认识煤储层中煤岩成分、结构、层序等的空间展布特征,为科学预测煤储层的渗透率莫定基础。煤相分析在注重横向变化的同时,更强调垂向层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