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秦岭中酸性侵入岩基本特征及成矿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秦岭西段,下同)中酸性侵入岩体约200余个,面积近5000平方公里。区内分南北两个构造岩浆带(图1),北部构造岩浆带(相当北秦岭简称北带),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南部构造岩浆带(相当南秦岭,简称南带),岩浆活动较弱。从时间上看本区中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地盾主要是由晚元古宙火山-沉积岩系组成,岩系为大规模同时代的花岗岩类岩基和深成岩所侵入。这些岩石保存很完整,基本上能提供该区从9亿年以前至寒武纪阶段地壳演化的连续记录,成为解决阿拉伯地壳演化过程中古环境的一个关键。该火山—沉积岩系与现代岛弧岩系的相似性首先被Jackaman所注意到,然后他以Green—wood等人提出的地壳演化模式为基础,认为地盾南部的成因可看作是由早期拉斑玄武  相似文献   
3.
4.
甘肃省铜矿床主要类型及其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炳昆 《甘肃地质》1995,4(2):44-54
通过对甘肃铜矿资源现状的分析以及对主要铜矿类型特征的总结,结合铜矿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时空分布规律,对我省找矿潜力作出合理评价,并提出了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甘肃找矿的第一主攻类型为火山岩型铜矿,其次为硫化铜镍型;主攻地区为北祁连和碧口地区,其次为北山和龙首山。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颜色艳丽、光泽灿烂、晶莹通透的宝石及其工艺制品有着特殊的兴趣,甚至赋于了许多神奇的传说,至今仍流传于世,可见宝石工艺早已是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文化艺术交流的扩大,工艺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宝(玉)石原料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成十分畅销的商品。在有些国家宝石出口则是获得外汇最重要的来源。由此而来的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宝石找矿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我国这项地质工作仍然是个薄弱环节。纵观国际市场的动向和趋势,确有必  相似文献   
6.
Widespread in West Qinling are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ve rocks, which cover 85% of the total area and involve five geological periods: (1) Caledonian (457---408 m.y.), (2)Variscan (367--278m.y.), (3) Indosinian (231--190m.y.), (4) Yenshanian (186--107m.y.), and (5) Himalayan, with Indosinian and Yenshanian granitic rocks being dominant. The bulk petr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se intermediateacid rocks is: SiO2 64.91,TiO2 0.5, Fe2O5 1.19, FeO 3.07, Mn 0.08, MgO 2.38, CaO 3.52, Na2O 3.40, K2O 3.38 and P2O5 0.16, similar to that of granodiorite in China. According to M. A. Peacock‘s classlfication, the intermediate-acid rocks in this region, for the most part, belong to the calci-alkalic series and only a part of them (e.g. Yenshanian) to the alkali-lime series. As for these rocks, two genetic types can be distinguished: remelting-metasomatic granitic rocks (Rb/Sr 0.73---4.2, K/Rb 104--207, K/St 146---463;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including W, Sn, Ta, Pb, Zn, U, Th, Zr, Y, Yb, Nb, La, Rb, etc. ) and upper mantle remelting-magmatic granitic rocks consisting mainly of granodiorite and quartz diorite (Rb/Sr 0.05--0.6, K/Rb 200--726 (the maximum 1000.7), K/St 10--120 (the maximum 152); Cu, As, Mo, Fe, Cr, Ni, Co, Mn, Ti, etc. as the major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甘肃有色金属资源的特点、优势,详细叙述了其开发现状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开发对策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前言近几年来,已提出了多种解释太古宙构造型式的设想,这些设想通常是根据模拟当代板块构造过程而得出的。这类模式的着眼点往往偏重干地球化学或岩石成因方面,而比较忽视构造方面的证据。在高级片麻岩地体中,存在着近水平的高应变构造的成因这样一个特殊问题,这个问题同经典的俯冲或碰撞驱动地壳构造的理论很难一致。然而,一些作者认为,直到晚前寒武纪时,作为当代板块构造学说所要求的岩石圈的俯冲才开始出现。如果这一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均一的板块构造过程就不适用于太古宙了。因而  相似文献   
9.
引言太古代地壳一般由下列几个单元或其中之一所组成:a)大面积的花岗岩一片麻岩区,b)绿岩带及与其伴生的花岗质深成岩,c)麻粒岩带。这几个单元各自的地质动力学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至今仍然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而且对太古代地壳演化的成因模式也没有一致意见(Windley,1977)。本文论述芬兰拉普兰太古界中有三个基本组成单元产出的一个较小也区(约55000平方公里)。目的是概述这些岩石类型的分布,讨论它们的变质和构造演化,进而提出一  相似文献   
10.
芬兰挪威斯堪的纳维亚地盾,属波罗的地盾的最西部分,从北东芬兰和科拉太古代地核向西南挪威晚元古代省,依次过渡为年轻造山带。这后一个省通常称为瑞典挪威造山省(Kartz等,1968),但其在瑞典部分多使用Dalsandia这一名称(Magnusson,1960)。放射性测年表明,瑞典挪威期造山运动发生在1200—850m.y.,恰与加拿大地盾格林维尔造山运动的时代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