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新疆北部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和布克赛尔、克拉玛依、玛纳斯—乌鲁木齐地区泥盆纪到白垩纪古地磁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首次建立了准噶尔西北缘及南缘石炭纪—白垩纪古地磁极移曲线,由石炭纪到二叠纪的古地磁极位置基本在同一区间,说明该时期这些地区为一个统一的构造单元,而其古地磁极明显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地块存在着差异。(2)该地区侏罗纪及白垩纪古地磁结果与塔里木地块结果一致,侏罗纪乌鲁木齐与和布克赛尔磁偏角相差30°左右,说明和布克赛尔地区相对乌鲁木齐地区逆时针旋转了30°左右,晚古生代以后曾发生过南向移动,而侏罗、白垩纪以来均向北发生了相当规模的北向运动,并发生了相对旋转,目前东、西准噶尔的构造格局可能就是由于局部相对旋转造成的。(3)中国大陆在早二叠世还不是一个联合的整体,而是以相互分离的独立块体分布于45°N—15°S的古特提斯洋中。(4)该地区二叠纪的磁偏角为165°—168°,而塔里木为218°,哈萨克斯坦为229°,说明存在35°—55°的逆时针旋转,这个旋转可能是由于西部推覆构造造成的。如果将西准噶尔超基性岩带顺时针旋转35°—55°后,东准噶尔超基性岩带、西准噶尔超基性岩带和斋桑泊—鲁布佐夫斯克超基性岩带应在同一构造带上。(5)该地区晚古生代古纬度变化不明显,位于30°—45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头屯河地区侏罗系陆相层序包含4种沉积:(1)冲积扇平原湿地中的砾石质河流沉积(八遭湾组),其特征提示在湿地中发育了规模不同的大河道(深3—5m,宽1OOm左右)及较小的分流或决口河道(深2m以下,宽6—30m)。(2)沙质低弯度河沉积,晚三工河、早西山窑、头屯河及齐古组沉积期的河流沉积属之。其特点是河道相与河间相间的界线清楚,提示河道在某一段时期固定于平原的特定地带;河道规模受古气候和构造的制约;气候干旱化和构造抬升(如头屯河组沉积时期),侵蚀基面降低,河流动力增加,因而河流规模变大,反之变小;晚头屯河组沉积期的干旱气候存在暂时性河道。(3)三角洲前缘沉积(河口中坝),见于八道湾、三工河及喀拉扎组中。(4)开阔湖相沉积,以三工河组厚的页岩层序为代表。 砂岩成分逆向反映源区剥蚀顺序。下侏罗统富含泥质岩屑,表示天山上古生界浅变质及沉积层系被剥蚀。自下而上,碎屑中稳定矿物增加,粒度变细,反映源区由于剥蚀而后退。中—上侏罗统砂岩成分演化方向不同于下侏罗统,可能与三工河组沉积末期盆地边缘构造回春有关。在Q-F-L三角图中,侏罗系样品大都落在构造区之间,反映陆相盆地充填物的混合来源。下—中侏罗统的煤既有原地生成,亦有重要的他生类型。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温泉73处,热汽泉7处和热水井5处,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南坡.天山西段和昆仑山北坡等广大地区.本文将地热水分为褶皱山地断裂型和沉降盆地型两大热水区,以中低温热水为主,富含Si、Li、Sr,以硫酸盐和重碳酸、硫酸盐水为主,矿化度一般于1g/1.新疆煤层自燃热能释放形成的热汽泉,最高温度达187℃.为大气型热汽水.  相似文献   
4.
宁芜火山岩盆地边缘主要由北东和北西向边界断裂构成。西界为长江破碎带,发育早,属张扭性,切割较浅;东界为方山—小丹阳断裂,属压扭性,切割较深;南、北边界均属扭性,发育最晚。新生代玄武岩喷发受边界断裂性质及其构造演化控制,分三期:早期始于早第三纪,沿长江破碎带分布,属高铝拉斑玄武岩,生成较浅;中期喷发于晚第三纪,主要沿方山—小丹阳断裂分布,先后为响碧玄岩—碱性橄榄玄武岩,多幔源二辉橄榄岩包体、捕虏晶及下伏岩层碎块,生成很深;晚期喷发属早更新世,以富钛响碧空岩为主,受北西及东西向断裂交叉点控制。经计算比较,本区玄武岩不具备找金刚石矿产的前景,但从一些岩筒中深部地层碎块看,盆缘地带仍可能是寻找宁芜盆地本身深部铁矿的目标区。  相似文献   
5.
从晚侏罗世开始,塔里木盆地西部库孜贡苏地区即已进入盆地早期发展阶段,并于早白垩世中晚期开始遭受海侵的影响,形成滨岸带沉积。晚白垩世初至早第三纪晚期,共形成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海水进退沉积旋回,即库克拜组中上部—乌依塔克组、依格孜牙组—阿尔塔什组、齐姆根组—乌拉根组。其沉积环境演化特征为早白垩世山间盆地洪积扇—近海洪泛平原沉积,晚白垩世局限台地及古—始新世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沉积环境,渐新世时期海水逐渐退出本区。总之,本区沉积环境演化受印度板块及拉萨地块向北碰撞挤压而造成的新的山脉隆升及伴随的构造活动所控制,所反映的白垩—早第三纪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基本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岩石类型资料1092个数据,胃癌死亡调查资料10295例,研究了胃癌死亡率与人群生存区岩石类型(岩浆岩、变质岩、碳酸盐岩、碎屑岩、红色碎屑岩、第四系松散物)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了与胃癌有相关性的岩石类型,及其对胃癌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娘娘山碱性火山-侵入岩特征及成岩定量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铜井娘娘山旋回中生代火山-侵入岩系岩石化学、微量、稀土元素以及铷锶、钐钕等同位素详细研究,认为这套岩石具高碱、硅不饱和、强烈富集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特征。岩石的~(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70—0.7073,∈_(Nd)值为-3.4—3.3,利用二元混合模式计算得出蓝方石响岩和霓辉正长岩源区物质成分相当41%、42%上部陆壳和59%、58%亏损地幔组成的混合物,源区物质经6.4%、6.6%部分熔融形成初始岩浆,表明娘娘山旋回碱性火山-侵入岩系是壳幔混合物经部分熔融后所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新疆北部前寒武系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库鲁克塔格是新疆北部前寒武系分布较广,地层层序相对完整的地区.作者以库鲁克塔格为地层模型区,以同位素第龄为格架,初步确定了本区群级地层单元的界线及归属.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化学地层等各种方法相互印证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了前寒武纪的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9.
西昆仑山北坡陆台盖层型元古宇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西昆仑山北坡收集的地层、古生物及少量古地磁、同位素年龄等资料作了深入研究,将以往误定的下古生界及震旦系重新定为3个系(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7个组(卡拉克尔组,拉依勒克组,布卡吐维组:博查特塔格组,苏玛兰组;玉沙斯组,阿其克巴西组),并确认为塔里木地台的第一盖层.  相似文献   
10.
新疆东部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沿富蕴—二台—苏古泉—七角井—沙泉子—柳园—阿克塞对奥陶系—上第三系进行古地磁研究,主要获得以下成果:(1)建立了北准噶尔地片和东准噶尔地片极移曲线,认为准噶尔洋形成于泥盆纪—石炭纪,在二叠纪闭合。这两个地片在早古生代是一个统一的构造单元,位于30°S左右,泥盆纪拉开距离达1000km,其北边的地片位移于20°—30°N左右,早古生代晚期到晚古生代早期是地块快速北向移动时期;(2)获得了七角井、沙泉子和柳园地区石炭、二叠纪古地磁极位置及古纬度,其中的柳园、沙泉子地区极点位置明显与准噶尔不一致,而与哈萨克斯坦西天山(伊犁地块)、塔城地块、吐哈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及华北地块等古地磁极接近,说明这些地块在晚古生代已处于南、北大陆之间,成为独立的中间地体;(3)通过新疆东部和北部晚古生代到早第三纪古地磁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东亚地区从中生代开始南向移动的存在;(4)准噶尔地块在晚古生代处于30°—35°N的古纬度区,准噶尔洋主要为近EW向拉开,如果存在SN向移动,其相对移动距离也不会超过1500km。(b)从晚古生代以来的北方大陆块体构造演化模式来看,准噶尔地块大致遵循了北方大陆块体统一的构造演化规律,说明准噶尔地块是北方大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