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177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olar flare phenomenon can be understood a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electrodynamic coupling process of the photosphere-chromosphere-corona system as a whole. The system is coupled by electric currents, flowing along (both upward and downward) and across the magnetic field lines, powered by the dynamo process driven by the neutral wind in the photosphere and the lower chromosphere. A self-consistent formulation of the proposed coupling system is given. It is shown in particular that the coupling system can generate and dissipate the power of 1029 erg s#X2212;1 and the total energy of 1032 erg during a typical life time (103 s) of solar flares. The energy consumptions include Joule heat production, acceleration of current-carrying particles along field lines, magnetic energy storage and kinetic energy of plasma convection. The particle acceleration arise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field-aligned potential drops of 10–150 kV due to the loss-cone constriction effect along the upward field-aligned currents, causing optical, X-ray and radio emissions. The total number of precipitating electrons during a flare is shown to be of order 1037–1038.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udy of a single-column structure used as well-head platform. In order to check the reliability of computation theory and programme, model tes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lusion of tests and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single-column platform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标准化是很漫长的道路,在实践中常常由于规范性的缺乏而带来很多问题.本文试从提高数据字典的通用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角度出发,提出了通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字典系统的概念,并从规范数据生产过程的角度出发,产生了建立一套全新独立的、由向导生成的数据字典建库方案流程的思路.最后根据以上思路研制开发了空间数据库辅助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前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它的使用安全性也随之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城市高层建筑垂直沉降观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介绍了沉降基准点、观测点的布设与设计原则,沉降观测的方法与施测精度,建筑物的沉降趋势以及观测成果的整理与分析,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对实际工作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A one-dimensional model for thinning of the plasma sheet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launching a fast mode MHD rarefaction wave propagating in the tailward direction along the plasma sheet. Behind the rarefaction wave the pressure is reduced, leading to thinning of the plasma sheet and also to an Earthward plasma flow with a speed on the order of the sound speed a0. The plasma sheet thickness is reduced by a factor of 2 if an Earthward plasma flow speed of 0.8a0 is induced. The predictions of the model are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6.
陆面过程模式的改进及其检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中对陆面过程模式 (BATS)进行了改进 ,改进后的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地表物理量的年、季和日变化 ,它有两方面的特点 :采用热扩散方程模拟 7层土壤温度 ,模拟的温度可与实测值进行比较 ;在BATS的地表径流方案中 ,考虑了空间不均匀性的一般地表径流 (GVIC)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 :⑴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各层土壤温度的年、季和日变化。冬季土壤温度下层高于上层 ,而在夏季上层高于下层 ,这种上下层温度的转换时间大约在 4和 10月份 ,这与实测土壤温度的年变化非常一致。较为准确地模拟了各层土壤温度日变化的时滞效应。⑵用南京和武汉站的资料 ,将BATS地表径流方案模拟的地表水分分量与GVIC方案进行比较 ,BATS地表径流方案模拟的地表水分分量 ,与总水量的平衡相差较大 ,而GVIC模拟的效果相对较好 ,地表总水量基本上与降水总量达到了平衡  相似文献   
7.
高温高压下水岩界面反应与金的迁移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高压下水岩界面反应与金的迁移富集王玉荣阚小凤王志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水岩界面反应自发电池实验地球化学本实验以哈达门沟[1]及东坪金矿[2]为地质背景,研究钾长石岩中金矿化富集的物理化学条件。该区金矿既与早期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板块构造与盐类矿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大陆的华北、塔里木、准噶尔-兴安、华南及甘青藏等五大板块发展过程中于地块边缘活动带、陆间裂谷、陆内裂谷等场所生成的含盐盆地,沉积了各时期(O、C、T、J-E和Q)盐类矿床。通过分析对比认为,甘青藏板块兰坪-思茅拗陷带(J2-E1、Q),塔里木板块(C、K-E、Q),华北板块(O2),华南板块(T1-2)为成钾有利地带,中国东部众多的K-E红层盆地中成钾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山西省数字台网的深源远震S波记录,利用直接拟合S波波形的方法反演得到了山西境内山自皂(113.71,40.08)、右玉(112.37,40.02)、苛岚(111.72,38.78)、昔阳(113.72,37.57)、离石(111.24,37.53)、夏县(111.24,35.12)共6个台站下的剪切波速度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利用纯S波波形拟合方法,输入纯S波波形,使用传递矩阵计算了层状介质自底面传到地表约100 km厚度、32 s的理论地震波形;引进快速模拟退火法进行反演搜索理想模型,用理论波形与观测波形的相关系数作为约束函数,选择同一台站几个震例的理论波形与实际波形吻合最好的模型作为该台站下方的可接受速度结构模型.收集深源远震的清晰S波记录波形,我们共得到了陕西省境内秦岭造山带中段及其邻近区域13个地震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秦岭造山地带、渭河盆地及鄂尔多斯块体的地壳结构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各个块体有其各自的构造特点;不过三个块体的地壳厚度都显示了由东向西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