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 断裂是一个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形成和发展两个阶段:在形成阶段包括晶格中质点位错的累积和一个或几个微裂面的开始;在发展阶段表现为物体中一个或几个裂面的伸展。断裂形成阶段该阶段也可以说是酝酿期,或应力累积期,由剪切引起滑移条带,相当于受应力后金属光面上的“吕德氏纹”(Lüder Bands),在单晶和粗粒多晶材料以及有  相似文献   
2.
湖南板溪锑矿流体包裹体与矿液运移方向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7年为配合湖南冶金237队对板溪锑矿评价,我们对该矿床蒋家冲矿段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并以V_2脉三个中段同期辉锑矿的爆裂温度值,作出等温线图,判定该矿脉矿液运移方向,结果在V_2脉的南西部扩边300余米找到了较富的盲矿体。  相似文献   
3.
4.
锺嘉猷 《地质科学》1974,9(2):161-170
地壳表面的许多构造轮廓均与基底断裂(即深大断裂)的破裂程度和其所切成块体的形状有直接联系。对导致构造体系形成的动力,早在1926年,李四光教授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就。在这以后,张文佑同志对于基底断裂形成的力学机制及其对于盖层构造的控制也先后作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5.
箱状褶曲是地壳上較普遍的一种褶曲形态,闡明其形成机制在理論上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意义。箱状褶曲有不同的成因类型。从形成箱状褶曲的力的作用方式考虑,可把它們分为由基底断块垂直运动造成的(横弯曲型的)和側向挤压造成的(纵弯曲型的)两类。前一类型在文献中已有过較多的討論[4,7,9,10]。它們以受垂直力作用为主导,在剖面中上下岩层褶曲形态协調(即使有不协調現象也仅出現于肩部),所以可把它們叫做协調型  相似文献   
6.
劈理现象的研究从D.沙尔普开始,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关于劈理形象的描述、分类与成因方面的一些基本看法,在本世纪初期及更早一些时候就提出来了(Sorby H. C. 1856; Becker G. 1904; LeithC. K. 1905; Becke F. 1913)。以后,仍有不少构造地质工作者继续不断地进行劈理的研究,提出一些补充资料和分类与成因的看法(如Sander B. 1930; Closs E. 1947; Hoeppener R. 1955; de Sitter L.U. 1956; Knill J. K. 1960; Gonzalez-Bonorino F. 1960; Turner F. J. & Weiss L. E. 1963)。  相似文献   
7.
8.
结合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GIS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状况,通过调查提出了高职GIS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技术路线和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 ;分析了企、事业单位对高职GIS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并提出了对高职GIS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