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以EM710RD多波束测深系统为例,通过高精度测量获得的系统参数,对该系统内部参数的设定与校准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多波束测量外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的湘东北地区是我国华南重要的金铅锌铜钴多金属矿产地之一,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是该区近年来找矿勘查新发现的一大型矿床。该矿床位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幕阜山岩体南缘,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及其与地层接触带的构造破碎带内,空间上与岩体关系密切,然而目前关于该矿床的研究十分薄弱。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开展了闪锌矿的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以富集Co、Ga而贫Fe、Cd、Ge为特征,其中Fe、Mn、Cd、Co、Ga等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产出,而Cu、Pb、Ag和Sn等元素则还以包裹体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根据不同微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认为闪锌矿中可能存在Zn2+↔Fe2+、4 Zn2+↔2 Fe2++Ge4++□(其中□表示空位)、3 Zn2+↔2 Cu++Ge4+、2 Zn2+↔Ag++Sb3+等简单和复杂替代关系。闪锌矿的Zn/Fe、Ga/Ge、Ge/In、Ga/In比值和Fe温度计等指示闪锌矿形成于中低温(240~250 ℃)、低硫逸度(lgf(S2)=-13.3~-9.6)环境。栗山矿区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有别于金顶砂岩型、SEDEX型、VMS型、MVT型和夕卡岩型铅锌矿,结合低的Cd/Fe(0.03~0.14,平均0.06)、Cd/Mn(1.54~6.30,平均2.91)比值和Ge含量,暗示该矿床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有关。综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岩浆演化,认为该矿床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引起的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与燕山期幕阜山岩体有关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该类型矿床闪锌矿具有鲜明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可为判别具相似地质特征的矿床成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通岭钼矿床位于海南岛中部的早白垩世—晚白垩世高通岭岩体中,是一个小型热液脉型钼矿床。作者对赋矿围岩黑云母钾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观察、LA-ICP-MS锆石U-Pb定年、锆石Lu-Hf同位素测试和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赋矿围岩矿物组合为钾长石(45%~60%)、石英(20%~30%)、斜长石(10%~20%)及黑云母(10%~15%);矿石矿物以辉钼矿为主,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次为蚀变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型和碎裂岩型;高通岭岩体中的锆石,具有清晰的振荡环带,显示其岩浆成因;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06U/238Pb加权平均年龄为(102.5±1.8)Ma,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为0.282 349~0.282 663,εHf(t)为-12.8~-1.7,二阶段地壳模式年龄(TCDM)为1976~1271 Ma,峰值为1450~1400 Ma,锆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高通岭岩体的陆壳源区属性。地表取样的黑云母钾长花岗岩(GTL-03和GTL-04)具有较低Ce~(4+)/Ce~(3+)比值(160左右),反映了较低氧逸度,钻孔取样的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具有较高Ce~(4+)/Ce~(3+)比值(平均值377)。高通岭岩体总体上氧逸度较低,暗示其大规模成矿潜力较低。  相似文献   
6.
赣中山庄花岗岩岩体位于钦杭成矿带的南侧,岩性上包括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本文对岩体北部的二长花岗岩开展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研究以约束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成岩构造背景。锆石CL图像、Th/U比值,以及(Sm/La)_N-La和Ce/Ce~*-(Sm/La)_N图解均表明,二长花岗岩所有锆石晶体为岩浆成因;其中第一组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420~419Ma,代表了岩浆结晶年龄。该花岗岩SiO_2含量为71.48%~66.20%、K_2O/Na_2O值为1.24~0.99、A/CNK1.1;结合白云母和石榴石的出现、ACF图解、Rb-Th、Rb-Y的负相关性,山庄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同时,该岩石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和Sr以及高场强元素Nb和Ta,说明系壳源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CaO/Na_2O值(0.14~0.07)、Rb/Sr值(8.27~3.83)、Rb/Ba值(1.48~0.82)、FeO~T+MgO+TiO_2含量(2.4~1.8)和二阶段Nd模式年龄(t_(2DM)=2031~1971Ma)进一步说明二长花岗岩的源岩是古元古代的富粘土的泥质岩。锆石的饱和温度和Ti温度计计算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岩浆形成温度为722~720℃,黑云母的全铝温度计则反映其形成压力为3.21~2.71kbar。结合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山庄花岗岩岩体可能是在后碰撞环境下由古元古代富粘土泥质岩于低温低压条件下部分融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作为水下探测设备的载体,深拖系统可长时间大范围的进行海洋调查,其水下位置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探测资料的可用度。该文从深拖水下导航定位的关键技术问题出发,总结了适用于深拖系统的水下定位方法,重点介绍了具备高稳定度、高精度等诸多优点的超短基线声学定位系统。结合实例,阐述了超短基线定位工作原理、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在拖曳系统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基于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对超短基线定位数据进行了处理,滤除了定位数据中的跳点,得到了较平滑且与原始数据相吻合的滤波数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内、外海岸带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GNSS-RTK技术在海岸带侵蚀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原理,根据海岸带地形特点,研究并实践GNSS-RTK进行海岸带监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通过对监测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GNSS-RTK技术是实现高精度海岸带侵蚀监测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9.
栗山铅锌铜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多金属成矿带中段,是湘东北地区近几年发现的一大型矿床。本文对矿区内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黑云母矿物成分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种二长花岗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其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正常S型花岗岩,富集Rb、Th、K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Ta、Sr、P、Ti高场强元素,有弱的Eu负异常,源区岩石为变质杂砂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分异的S型花岗岩,富集Rb、Th、U、K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Sr、P、Ti高场强元素,Eu负异常大于前者,源区岩石为变泥质岩和少量变质杂砂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87Sr/86Sr)i值在0.7143~0.7159之间,εNd(t)值介于-9.4~-8.5,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1631~1703 Ma;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87Sr/86Sr)i值在0.7156~0.7...  相似文献   
10.
罗葵洞钼矿床是海南岛目前发现的大型低品位、受火山机构控制的斑岩型钼矿床,其赋矿围岩主要为斑状花岗岩,其次为火山碎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本文分别对赋矿火山碎屑岩(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斑状花岗岩及其边缘相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4.1±0.7)Ma、(102.4±0.5)Ma和(102.3±0.7)Ma;对7件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00.1±1.8)Ma,均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的产物,成岩时代略早于成矿时代,表明钼矿化是继火山作用——岩体侵位后在较短时间内含矿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由斑状花岗岩锆石Ti温度计获得的平均温度为690℃,近似代表花岗岩近液相线的温度,也近似代表岩浆起源时温度的最小值,表明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在水近饱和条件下发生的部分熔融。罗葵洞矿床7件辉钼矿的Re含量为26.04~50.39μg/g,表明成矿物质来源可能属于壳幔混合产物且以壳源为主。斑状花岗岩及其边缘相石英二长斑岩中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较相似,εHf(t)值分别为–5.38~–2.2和–4.55~2.37,两者二阶段地壳模式年龄tDM2范围为1016~1508 Ma,表明岩浆可能来源于中元古代古老下地壳的重熔,伴有部分幔源物质的加入。综合海南岛和国内其他钼矿床的成矿年龄和成矿岩体的年龄数据,发现华南钼成矿省中最年轻钼成矿事件发生在海南岛、且集中在白垩纪(约72~112 Ma),该时期对应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拉伸减薄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