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正坐骑在南极中山站附近的沿岸固定冰上进行科考物资的吊卸运输工作,2007年12月15日中午,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100米左右)大家发现两只海豹躺在冰面晒太阳。受好奇心的驱使,几位队员赶紧结伴去和海豹拍照。100米的路程可不好走,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春季水温分布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美国海军的空间分辩率为10′×10′月平均的GDEM三维水温资料,研究了南黄海春季水温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分析结果较清晰地显示了春季南黄海的水温分布如何从冬季的垂直均匀型过渡到夏季的层化结构。分析还表明:春季南黄海水温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皆比冬季更为复杂,并出现若干个较特殊的水文现象,例如,在34°40′~36°20′N的南黄海西侧出现了“青岛冷水团”,而在35°30′~37°20′N的南黄海东侧,初次发现存在着一个类似性质的冷水团,称其为“仁川外海冷水团”。此外,在冷水团的邻近海域还存在着中层冷水。  相似文献   
3.
4.
南黄海西部36°N断面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点研究了南黄海西部36°N断面水文、生源要素的四季变化特征,阐明了该断面诸参数四季变化的主控因素,并以此反映和指示了与其相关海域的生态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及黄海暖流具有季节性演替变化规律;秋季跃层以下水体是一部分夏季冷水团残留水和黄海暖流水的混合水;断面西侧在四季均存在小范围的低盐冷水现象(即青岛冷水团),...  相似文献   
5.
东海陆架水域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和物理输运的规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利用“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的资料探讨营养盐在陆架水域的分布和物理输运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和季节变化过程.研究表明,东海陆架水中的营养盐是冬季沿岸低盐的富营养盐水向东海北部和南部输入并与入侵陆架的黑潮上层低营养盐水混合变性形成的.指出陆架富营养盐水的边界位置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的移动规律.叙述了营养盐随沿岸水东扩、和黑潮水北上等过程中的混合扩散和输运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陆架海区调查获得的CDT资料表明,陆架区的水文要素垂直结构大都可以理想化为三层垂直结构模式:上均匀层、跃层和下均匀层。提出了一种用3条线段构成的拟阶梯函数拟合水文要素垂直剖面的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2个拐点的位置,即温跃层的上界和下界,取2个拐点的联线的斜率作为温跃层强度。对陆架海区各种不同的温度要素垂直结构形态整理归纳,分为正跃层、逆跃层、单方向多跃层和正逆跃层混合4种类型。各种类型均可按照一个或多个拟阶梯函数进行最小二乘拟合来获得温跃层的特征量。  相似文献   
7.
2011年1月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附近水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雪龙”号2011年在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外缘24个站位的CTD观测结果,发现有以下一些水文特征:普里兹湾西部,在71°E-72°E范围内,存在一个顺时针运动的中尺度涡。由于这个涡旋存在,冰架水主要扩散方向偏东,在73°30′E附近,流向东北;夏季表层水厚度,东部基本在20m,西部受中尺度涡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夏季表层水厚度深达50m左右;在50m以浅的水层内,表面以下温度会出现稍微增大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层,它是结冰、融冰和海冰覆盖变化造成的;在观测断面西部,在160m~200m水层内,多站出现“静力不稳定”:即上层密度大于下层,厚度有几米,平流混合扩散可能是这一不稳定现象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Based on the hydrographic data in austral summer during the 22nd Antarctic Expedition of China(2005/2006),some features can be found abou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Emery ice shelf as follows.The heat content in the surface layer(0-50 m) at the eastern end and the western end of the ice-shelf margin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middle.The upper mixing-layer depth and the seasonal thermocline depth at the middle of the ice-shelf northern margin are much shallower than those at the both ends.However there is much les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iddle and the ends in the bottom layer.The remote sensing photos show that the inhomogeneity in the surface-layer wat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floes and polynia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9.
南黄海海面大气长波辐射计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了"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在南黄海区获得的海-气通量观测资料,对一些常用的计算海面大气长波辐射通量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Clark和Josey各自提出的经验公式所得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利用Bignami和Bunker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的海面大气长波辐射通量值与实测资料则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出现差别的原因可能与不同经验公式所选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秋季,非同步观测的南黄海表层温度显示,青岛外海出现了高温区及"锋面"现象,而同期的卫星观测的SST图像并未出现此种特征。对调查过程和测区内同期的锚系浮标站水温数据分析发现,青岛外海出现的高温区及"锋面"现象是由于大面观测时间不连续,且中间有寒潮侵袭所致。根据浮标站的长期水温资料,获得不同时间的降温梯度,对南黄海大面调查的温度进行准同步修订,从而"锋面"现象消失。修正后的表层温度分布,与同一天NECP提供的SST分布趋于一致。文章所提出的观测资料的同步化处理方法对单船非同步大面调查的温度数据分析有很好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