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浅海内波及声场起伏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声学方法监测(反演)海洋内波的可行性,分析ASIAEX2001亚洲海海洋声学实验定点温度链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存在M2内潮波、周期10~30min非线性内波现象,并观测到双温跃层同相传播“双非线性内波”。分别对垂直和平行于内波传播方向传播声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垂直于内波传播方向的声传播计算结果表明:简正波波数时间演化函数的频谱与内波引起的声速剖面变化频谱基本一致;简正波系数(模值)时间演化函数的频谱与内波引起的声源位置处的声速演化函数的频谱基本一致;高阶简正波波数差随时间的变化要比低阶简正波波数差小约1个量级。平行于内波传播方向的声传播计算结果表明:内潮波主要导致相邻简正波间耦合;非线性内波包能够导致跨号甚至垮多号简正波间耦合。讨论了2种海洋内波声学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提出1种将消频散变换应用到海底地声参数反演的方法。对单一水听器接收声压信号进行消频散处理后,根据群延时差建立代价函数,反演得到主要海底参数,最后根据贝叶斯统计理论给出了待反演地声参数的边缘后验概率密度。对单层波导进行仿真证明这种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值模拟给出水平均匀波导环境下的声场强度在R-ω平面上的"纹理"图案,根据相位及任2号简正波之间的水平相干距离[1]随频率的变化,分析了平面中存在的"分裂"和"孤立的干涉线"2种干涉"纹理"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浅海海底声参数是影响声场传播的重要参量。文中根据信号的相位特性对反演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于2002年8月在黄海海区进行了海底声参数反演实验。利用垂直入射脉冲和海底回波数据进行海底声参数反演,由于海底回波信号随穿透深度增加而导致回波信号的信噪比降低,为了有效地增加海底声阻抗反演深度,提出平滑分段抽取冲激响应,重建声阻抗剖面的方法。结合Hamilton经验公式,分离海底声速、密度,反演结果与海底采样样本分析值、经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2005年夏末、秋初在黄海南部进行一次多家联合海洋声学实验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浅海内波(线形、非线性)及其海洋温度峰面对远距离声传播的起伏效应及其声学方法监测海洋新方法研究。文章综述这几年实验数据处理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值模拟给出水平均匀波导环境下的声场强度在R—ω平面上的“纹理”图案,根据相位及任2号简正波之间的水平相干距离随频率的变化,分析了平面中存在的“分裂”和“孤立的干涉线”2种干涉“纹理”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为获取声传播环境数据,实验中开展了水文调查和浅地层剖面仪的观测.由于声传播实验发射信号频率与接收船上的浅地层剖面仪信号频率接近,因此声传播实验信号在浅地层剖面仪测量图中产生了斜条纹.利用实验中水听器测量的信号模拟浅地层剖面仪的测量,解释了浅地层剖面仪测量图像中斜条纹的形成,并通过控制声传播实验信号的发射周期和时间模拟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