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1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太阳对流层内的纬向磁场中,在围绕上浮流团的表面产生磁环的同时,也产生了磁环的安培力。在这安培力的作用下,流团发生收缩、形变和破裂。本文根据它的力学特征来解释“δ-型”和“A-型”结构黑子群的形成,以及暗条和黑子上空的下落气流等现象。磁环的力学特性是造成活动区上空磁流体运动的原因,它是以纵向磁场为零(B_(11)=0)的中性面为对称面的两个垂直环流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2.
3.
在太阳对流层内,由于ω-效应产生了很强的纬向磁场,它的磁浮力引起了磁流体的上浮,在太阳表面造成了黑子双极磁场等活动区的现象。本文考虑了在磁流团上浮后,由于在太阳对流层内存在湍流磁扩散率的垂直梯度,因而在磁流团内外的磁扩散率之差要随磁流团上升距离的增加而增大,以致在磁流团表面形成了巨大的磁扩散率的梯度,从磁感应方程中可以看到,这一梯度将扰动纬向磁场,结果在磁流团表面形成了磁环,它随磁流团浮升到对流层顶,在太阳表面呈现出两个极性相反的磁区。本文企图以此来说明黑子双极磁场密集性原因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在太阳对流层内的纬向磁场中,当围绕上浮流团的表面产生了磁环后(周道祺,1981),同时也产生了磁环的安培力,在这安培力(磁环力)的作用下,流团要发生收缩、形变和破裂。基于它的力学特征,我们企图以此来解释“δ-型”和“A-型”结构黑子群的形成,以及暗条和黑子上空下落气流等现象。磁环的力学特性是造成活动区上空磁流体运动的主要原因,它是以纵向磁场为零的中性面为对称的两个垂直环流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5.
在太阳物理学中,磁场的湍流扩散过程一般被认为是如同烟、热和流体中其他物理属性被湍流扩散一样的过程。但这种基于湍流的运动特性而得到的湍流磁扩散率还不能很好地与太阳观测事实与湍流理论相符合。 本文提出,如果在磁流体中存在着磁扩散率的随机分布不均匀,则从磁场的扩散万程中可以看出,由这一不均匀而形成的磁扩散率梯度会使磁力线弯曲,即把平均磁场扩散成湍流磁场,从而增大了磁扩散率的数值。这种效应是在小尺度范围内对湍流磁扩散率增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太阳发电机理论中的ω-效应,在太阳对流层内将产生纬向磁场,它的磁浮力要促使流团上浮。在文[5]中讨论了在流团上浮过程中,流团表面的磁扩散率梯度将对纬向磁场产生扰动,这一扰动使纬向磁场集积在流团表面磁扩散率梯度大的地方,围绕流团表面形成了黑子磁环。 本文进一步从磁流力学方程组的小扰动方程出发探讨了太阳黑子磁环发展的不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在扰动方程中存在着不稳定模式。这一不稳定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当温度(或者说磁扩散率)受到小扰动时,纬向磁场要集积在磁扩散率(或温度)梯度大的地方,而磁场的集积将导致磁压增强及气压减低。在绝热条件下,这将使温度减低,而温度的减低又加强了温度梯度的增大,这又进一步促使磁场在梯度大的地方集积。这种磁场与温度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可以称它为磁扩散不稳定性。本文认为太阳黑子磁环和它低温的形成正是由于这种不稳定性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8.
当太阳黑子磁环从太阳对流层深层上浮到太阳表面时,便形成了一个双极黑子群的活动区。在活动区内,纵向磁场为零的中性线区域为高压区,垂直向上气流把黑子磁弧吹入日冕。同时在磁弧的顶部,即在中性线上空产生了感应电流,它的焦耳耗散形成了H_α耀斑。然而,因两个黑子区内为低压区,吸注气流从黑子磁弧的两条腿部顺磁力线流向黑子,它与位于中性线的上升气流形成了两个对称环流,随着环流和磁弧的发展,耀斑区向中性线两旁分离,因而呈现出双带耀斑的特征。本文还估计了耀斑的能量,只要横越磁场的速度,v_⊥~0.3—3公里。秒~(-1),磁场强度B~10—100高斯,这就足以产生耀斑所需要的10~(29)~10~(33)尔格的能量。  相似文献   
9.
在黑子半影电流的磁场中存在扰动不稳定模式,本文认为黑子半影纤维是由这种不稳定扰动发展而形成的,利用短波近似,分别在黑子半径方向及围绕黑子方向上求解非绝热慢波色散方程。由不稳定条件可得到(1)纤维的长度与宽度的数值;(2)纤维模式在长度方向上是静止的,在宽度方向上几乎是不动的;(3)半影纤维是黑子在重力场中的磁流特征之一;(4)半影纤维的出现,表示着黑子扭转磁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不相接双星系统的子星间相互照射吸收进行了计算,从理论上得到子星的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对已知基本参数的33个晚型双星系统中的反映子星等温面和等势面偏离程度的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冷子星上等温面和等势面的偏离程度普遍较热子星的要大,该结果支持了Zhou和Leung所提出的用气旋和反气旋来解释恒星黑子和太阳黑子巨大差别的可能性.本文还考虑了临边昏暗效应在晚型双星系统中对子星之间相互照射吸收的影响,这种影响达18%以上.临边昏暗效应对热子星的影响普遍比冷子星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