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天文学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纬度观测的实际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纬度地方非极项(简称地方项)的性质,通过对同一测站上两台仪器纬度观测值差的分析,说明纬度观测实际精度远低于内部符合精度。并指出地方项主要成分是观测室异常折射等因素造成的观测误差,而板块运动、垂线变化等地球物理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2.
在形变的地球上建立新的协议地面参考系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条件可以是:要求台站变形中无公共旋转和平移;或加一组内约束条件;或采用广义逆来处理观测结果。本文证明这三种条件是等价的。并且,它们与Tisserand轴系的要求也是基本一致的。本文同时阐明了新的协议地面参考系必需是三维的。虽然测站高度对自转变化不敏感,但当台站数目有限且分布不完全均匀时,自转对高度变化却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3.
按史赖伯测角法或全组合测角法,在测站平差后理应得到一组独立的方向观测值,但由于旁折光等系统误差的影响,使方向实际不独立。根据误差源的物理几何性质及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得出相邻方向间的相关系数为ρ_(i,j)=cos(i,j)/(1+K),测角中误差为m_=0.″55(1-(1)/(1+k))cosα/(1-(1)/2(1+k))~(1/2)。其中α为该角的大小,K为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均方值之比。对我国K为0.9左右。这一系统误差的存在,使测角中误差与角的大小有关,使大角中误差大,这也正是导线测角中误差大于三角网(锁)测角中误差的原因。这个系统误差也正是地面经典光学测角法精度难以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角度(及方向)的相关权矩阵模型。从模型知,以角度或方向作为独立量进行平差都是真实情况的近似。  相似文献   
4.
受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和星表与天文常数专业委员会之托,由上海天文台具体组织的1985年度学术讨论班于5月22日至30日在上海天文台举行。各天文台站、人卫站,有关大学的天文系,以及部分测绘工作者共七十多名代表参加。讨论班以讲课形式为主,结合报告进行讨论。主题是用新技术测定地球自转参数ERP。 会上介绍了测定ERP的各种新技术:包括观测原理、仪器和台网分布、观测结果的分析处理方法以及国际地球自转联测期间所得的结果。首先介绍人卫激光测距技术SLR。报告除涉及一般原理外,还谈及我国在SLR实测方面的经验和体会。SLR资料分析原理报告不仅把国外大程序融会贯通吸收为己所用,还有所改进和创新,利用全球资料求出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说明Okuda用以确定地方非极项的方法是不佳的。这方法既不能正确地求出地方项,也不能提高极坐标的精度。最后对Okuda方法的统计性质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在1982年通过的世界时新定义有以下几方面的缺点:(1)它没有提供世界时的明确物理概念;(2)在世界时的表示式中包含有岁差量的测定值;(3)它是根据使用 FK5星表的经典光学观测技术的情况推导的,没有考虑 VLBI 和 LLR 等新观测技术的情况。IAU 第4,8,19和31等专业委员会已决定在1985年重新开会讨论世界时的定义。本文分析了传统的世界时定义的缺点;就目步国际上关于岁差值对世界时的影响新存在的分歧提出了新的看法;并建议对各种测定世界时的观测技术都采用统一的,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概念定义。  相似文献   
7.
四年一度的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大会(第18届)于1983年8月15日-27日在汉堡举行。IUGG共有七个协会联合而成,即IAG(大地测量)、IASPEI(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IAV-CEI(火山与地球内部化学)、IAGA(地磁与高层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