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1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研究谱线特性从太阳圆面中心向边缘的变化,对于发展吸收线理论和太阳大气结构理论具有很大的意义.研究表明,上述谱线特性变化不大,但在没有日食时所进行的研究由于大气散射光的存在而变得困难.由于散射光的影响,从日面中心来的光就迭加在边缘的象上,因此其它性质的辐射就混杂到边缘的辐射中去.这样,边缘的真实光谱就被歪曲了,因而也就减小了中心和边缘光谱的差别.在一般条件下,消除这种混合是不可能的.在日环食时对这  相似文献   
2.
日冕物质抛射的理想MHD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振大  林隽 《天文学进展》1998,16(3):195-209
概括了日冕物质抛射的一些观测结果和它们与其它太阳活动现象的相关性。简要回顾了较早期日冕物质抛射的理论研究,着重介绍了最近研究得较多的理论机制,即能量储存机制,以及其中的磁通量绳突变模型与其它理论模型的MHD数值和解析研究以及相应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近年来在通过冕环相互作用而形成太阳耀斑的研究上所取得的进展。在观测上,无论在射电波段,或者X射线和光学波段的观测都提供了一些可靠的证据,说明耀斑冕环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耀斑的产生。在理论上,等离子体环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结合不稳定性将触发耀斑,释放大量的能量以产生观测到的各种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4.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要算出B型发射星(Be星)的运动特性,来和普通的只有吸收線的B型星比较。一组星的运动特性常用下列的量表示出来:太阳对于这一组星的重心的运动速度V_(?);太阳运动的向点的银道坐标L,B或赤道坐标A,D;这一组星的本动速度瀰散度,也就是速度椭球体的三条轴線长度的一半σ_1,σ_2,σ_3;这三条轴線的方向L_1,B_1;L_2,B_2;L_3,B_3。要算出这些量需要知道星的自行μ_α,μ_δ,视線速度V_γ和视差  相似文献   
5.
冕环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振大 Smar.  RN 《天文学报》1991,32(3):233-238,T002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由于从冕洞向外传播的哨声波引起高速太阳风附加加速的可能性,研究一个稳定的球对称模型,即认为风流和磁场是径向的。能量方程包含:(a)激起哨声波的电子束能量转移,(b)用波作用密度守恒原理描述的哨声波能量转移。动量守恒方程包括两种气体(热气体和束电子)的动量转移。温度变化由多方过程描述。对不同的哨声波能密度求出了太阳风速度随径向距离的变化。结果表明,哨声波是引起冕洞高速太阳风加速的重要原因。本文得到在地球轨道太阳风速度大约为670公里/秒(对在1.1R_处波能密度大约为10~(-4)尔格/厘米~3而言),这与观测值大致符合。  相似文献   
7.
在最近十年对太阳外层大气的了解有了很大的进展。大部分进展是通过火箭和人造卫星所获得的观测资料和理论解释而取得的。本文总结了日冕物理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有关日冕的结构,能量平衡,日冕加热机制的理论以及太阳风等的某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磁环(电流环)在耀斑的贮能和释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贮存于环中的磁能可能通过两种方式经由磁重联而散逸,即磁环的相互作用和环的扭转,并给出一些观测证据和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利用等离子体的堆垒效应及波-粒子非共振加热机制对太阳色球-日冕过渡层出现的温度随高度陡分布现象提出定性定量的说明。分析表明,只要有一高能质子束从色球注入过渡层,通过等离子体波-粒子非线性相互作用,就能使温度在窄区域中出现陡分布。  相似文献   
10.
日冕环与太阳耀斑章振大日冕环的发现和分析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范围可从色球层与日冕之间的过渡层顶部向外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日冕由很稀薄的完全电离的等离子体所组成,其中主要是质子,高度电离的离子和高速的自由电子。日冕的温度高达百万度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