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李旻南  傅恒 《矿物岩石》2013,(1):107-115
通过5口井岩心、400多薄片以及部分样品的电子探针成分、能谱、X衍射、阴极发光等分析,对河坝地区嘉二段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成岩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成岩作用序列,并对嘉二段各成岩作用与储层发育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川东北河坝地区嘉二段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及过程,主要成岩作用有泥晶化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充填作用,膏化、去膏化作用和压溶、压实作用等作用。其中对储层具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白云岩有序度分析表明,嘉二段粉晶白云石形成于埋藏或浅埋藏环境,细粒亮晶粉晶砂屑云岩中粉晶白云石砂屑归属于混合水白云石化成因,亮晶淡水粉晶白云石胶结物形成于未埋藏或浅埋藏环境。在成岩演化中,滩相沉积的白云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混合水环境,非滩相沉积的白云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大气淡水渗流带和潜流带。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贡献的孔隙度在4.6%~8.5%。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的叠加是形成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巨砺属牡蛎的系统关系和种类区分。【方法】对我国沿海分布的7种巨砺属牡蛎(香港牡蛎、有明牡蛎、熊本牡蛎、岩牡蛎、艾氏牡蛎、太平洋牡蛎、葡萄牙牡蛎)的线粒体DNA片段(COI、12S、16S和tRNAs),以及核糖体RNA基因转录间隔子序列(ITS-1、ITS-2和ITS)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无论种间或种内,tRNAs序列差异最大,亚种内TS1序列差异最大;tRNAs和COI序列较其它序列变异更快,种间变异与种内变异之间有明显的条形码间隙;12S、16S、ITS和ITS2的种间变异与种内变异无重叠及条形码间隙;ITS1的种间变异与种内变异出现重叠。在亚种层面,12S、ITS、ITS1和ITS2的亚种间变异与亚种内变异出现重叠;16S的亚种间变异与亚种内变异无重叠及条形码间隙;tRNAs与COI序列亚种间变异与亚种内变异之间有明显的条形码间隙,有利于区分亚种。【结论】tRNAs和COI序列可用于种及亚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3.
李旻南  史洪亮 《矿物岩石》2019,39(1):102-114
随着对非常规气蔵的研究方法和开采手段的升级,使页岩气得以开发。川西拗陷须五段常规的思维是把它作为烃源岩来认识的,运用非常规页岩气的研究理念和方法,针对川西拗陷两条野外剖面(莲花剖面、万家坪剖面)及6口取心井(XYHF-1井,XYHF-2井,X503井,FG5井,GH2井,MY1井)的岩心观察、取样分析测试,以分析川西拗陷须五段具有形成非常规气蔵的条件,并用3种不同的表征方法(激光共聚焦法、高压压汞法、氮气吸附法)对须五段内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孔隙度、渗透率及其连通性时行表征,结果表明:细砂岩中不同类型孔隙的孔隙度为0.41%~6.65%,平均总孔隙度为2.14%;泥(页)岩的孔隙度为1.51%~5.99%,总孔隙度为2.70%。微米CT扫描发现须五段上亚段细砂岩的连通性好于下亚段,中亚段以粉砂岩为主,孔隙连通性差,有机质含量低;泥(页)岩的孔隙连通性也差,孔隙发育依附于有机质的发育,泥(页)岩样品的有机碳含量主要分布在0.5%~3%之间。综合评价认为马井-邡、崇州-郫县、新场-丰谷等地区成蔵条件较好,为I类地区,是川西坳陷须五段页岩气的目标区域。  相似文献   
4.
采用状态空间法预测多区域室内环境中颗粒物的动态传输过程;在状态空间模型里,通过矢量、矩阵等概念,刻画颗粒物演化规律的微分方程组以状态方程的形式紧凑地表示;基于状态空间法的解析解,对气载颗粒物的动态传输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定性分析。通过定性分析表明系统的原点平衡状态是渐进(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稳定的;导出了计算系统最小衰减率的公式,该公式将系统矩阵的特征值与最小衰减率直接联系起来;进一步分析了系统参数对衰减率的影响,分析表明可以定义一个新的综合去除系数。  相似文献   
5.
运用油气蔵动力学理论,针对渤南洼陷沙四段储集层进行岩石学(岩石薄片123片)、储集性能(岩心孔隙度测试145块)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四段中的膏岩层主要发育于洼陷的中部,厚度最大可达百余米,岩性以灰白色石膏岩、泥膏岩和深灰色石膏质泥岩为主,其与泥岩、泥质粉砂岩交互出现。储层物性以渤南断裂带最好(平均孔隙度9.8%),深洼陷带次之(平均孔隙度9.4%),纵向上膏岩层间和膏岩层下发育1~2个次生孔隙发育带(3 330m~3 630m,3 730m~3 830m)。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地层压力表明,埕南断裂带沙四上亚段压力系数为0.93~1.12,平均1.04,属于常压系统。深洼陷带压力系数为1.2~1.7,深洼陷带属于高压系统。渤深断阶带,沙四上亚段压力系数为1.2~1.6,属于高压系统;下亚段压力系数为1.1~1.4,为弱-中超压系统。膏岩层的存在使超压体系产生明显差异,渤南洼陷的中强超压主要出现在沙四段顶部的膏岩层之下,而未发育膏岩层的地区沙四段则为常压。综合分析认为渤南洼陷膏岩层的发育是造成各构造区块沙四段储层物性差异的原因之一。异常压力对储层物性具有强烈的影响和控制作用,超压与深部物性较好的储层在纵向和平面上均能相匹配。  相似文献   
6.
运用状态空间法,分析了多区建筑中气载颗粒物的传输过程中稀释通风质量浓度的变化,室内外颗粒物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各区之间颗粒物通过中央空调系统的传输及室内外污染源的组合效应等。计算结果表明过滤器的穿透系数和房间的通风性能对气载颗粒的质量浓度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特殊地热换热器———"裸管"换热器,并详细分析了其孔内外的传热;通过合理划分网格,利用有限容积法建立了钻孔内外的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裸管式地热换热器进行了校核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湖北十堰某工地的实际钻孔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误差在5%以内,证明该数值模型是可行可靠的;此外,由于套管式地热换热器布置形式和裸管的相似性,本文的数值模型对套管地热换热器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