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藏高原近地层通量特征的合成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 ,设置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拉萨、日喀则、那曲和林芝 4地 1993年 7月~ 1999年 3月近 7a的自动气象站 (AWS)近地层梯度观测资料 ,确定出分季节的高原地表粗糙度和逐日的地面总体输送系数 ,以此为基础用总体输送公式对地面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进行了计算 ,并用合成方法分析了 1993~1999年高原近地层通量夏季、冬季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九年夏季亚洲季风区上空的区域能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美国气象中心(NWC)1979年6—8月资料计算了亚洲季风区上空的瞬变涡动动能、区域的热源和能量变化。计算结果表明,1979年夏季印度季风区的印度半岛和孟加拉湾地区,东亚季风区的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我国东部大陆地区都是扰动活动频繁的地方,其对流层上部表现为强热源;南半球西印度洋热带地区和澳大利亚地区热带扰动不活跃,其上空为冷源区。 再有印度季风区扰动发展是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以后者为主;东亚季风区扰动发展靠斜压转换而来;大陆东部地区扰动发展也主要靠斜压转换过程。而南半球西印度洋热带地区和澳大利亚地区是通过和中纬度西风带大气的侧向耦合获得能量,并通过跨赤道气流的扰动把能量转送到北半球季风区。  相似文献   
3.
In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upper high and lower high" pressure pattern due to the activities of 500 hPa high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summer,a series of changes of the East Asia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will take place.In this paper,the distributions of divergence and vertical velocity of 500 hPa high,the evolutions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the variations of vorticity and zonal wind at 100 hPa level and vertical meridional cell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etc.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Thus,we can see that the ascending motion and the convective heat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the South Asia high and the westerly jet on the north of the Plateau at 100 hPa level are weakned.The northern branch and the southern branch of the easterly jet on the south of the Plateau merge into a single whole and situate on the south of the former northern branch.In the meantime,thermodynamic land-sea discrepancy in South Asia and the convective heating over the Bay of Bengal is enhanced.It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easterly jet and the South Asia monsoon.  相似文献   
4.
段廷扬 《气象学报》1994,52(2):194-200
由于青藏高原500hPa层出现高压系统的活动,使高原大气产生"上高下高"的气压场结构,从而东亚大气环流也发生某些相应的变化。本文统计分析了高原500hPa高压的散度与垂直速度分布、高原大气热源的演变和100hPa层涡度、纬向风以及经圈环流的变化等。结果认为,由于夏季高原500hPa高压的活动,使高原上空垂直上升运动和对流加热受到抑制,100hPa南亚高压强度减弱、位置北抬、有向西部型过渡的特征.高原北侧西风急流减弱,东风急流南支与北支合并后位于原北文东风急流位置以南,侵入高原南麓的西南季风减弱。与此同时,孟加拉湾上空上升运动有所增强,其对流加热对维持东风急流乃至南亚季风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地温满足的热传导方程出发,导出了计算土壤平均和瞬时热通量的计算方案。该计算方案可同时计算出土壤热通量随时间和随深度的变化。它利用整层的地温信息来计算任一层的热通量,这种方案克服了用差分方案进行直接计算的局限性。然后使用中日亚洲季风观测实验期间的地温自动观测站资料和相应的常规观测资料,计算了青藏高原上土壤热通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不论是常规观测站还是自动观测站,其结果与青藏高原第一次观测实验所用热流板的直接观测结果是相近的,因而这种计算方案是实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了中日亚洲季风观测实验期间所使用的高原自动站冬夏两季气象资料在频域上的特征。结果表明,夏季有6~8d、候、准4d和2~2.4d的振荡周期,冬季还存在12d即准两周的周期,还发现高原上的系统对四川盆地有影响。又用常系数物理系统的分析方法,研究了500hPa高度场对热源分量的响应,发现对于短周期的温度波动,高度场几乎及时加以响应;对于中周期的温度波动,高度场要滞后1~2d才能作出响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流场、湿度场的特征入手,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进行了计算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分析了青藏高原500hpa高压因伊朗高压脊东伸、分裂产生过程中和东移过程中,西风带波动、印度季风低压以及100hpa层流型的一系列变化,从而说明青藏高原500hpa高压产生和东移的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9.
On the basis of gradient data of the surface layer obtained from four sets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AWS) installed in Lhasa,Nagqu,Xigaze and Nyingchi on the Tibetan Plateau from July 1993 to March 1999 according to the project of PRC-Japan Asia monsoon mechanism cooperative research,the seasonal surface roughness lengths and diurnal bulk trans fer coefficientsat each station are estimated.Then the surface fluxes of momentum,sensible heat and latent heat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bulk formulation,Moreover,the composite characteristics of diurnal and monthly variation of surface fluxes are emphatically analyz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0.
印度夏季风的年际变异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印度夏季风的年际变异是大范围大气环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本文应用1951—1985年印度夏季风资料,选取强季风年4年和弱季风年6年,分别对北半球500hPa高度场进行距平合成分析和复自然正交函数(CEOF)分析。结果指出,大西洋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的稳定存在以及乌拉尔山低压槽的频繁活动与强印度季风年相联系,而大西洋和鄂霍次克海低压系统的频繁活动以及欧洲阻塞高压的稳定存在与弱印度季风年相联系。印度夏季风强弱不同年份,春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特征,这对于当年夏季风的强弱和北半球气候异常有预示作用。印度夏季风强弱的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北半球存在极地和赤道低纬位相函数大而中高纬度位相函数小,且扰动由中高纬向极地和赤道方向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