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灾害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徐文博  张铭杰  包亚文  满毅  李思奥  王鹏 《地质学报》2022,96(12):4257-4274
塔里木克拉通东北缘坡北、磁海等地二叠纪幔源岩浆活动形成了镍钴硫化物矿床和铁钴氧化物矿床,两者赋矿镁铁 超镁铁岩体的年龄相近(290~260 Ma),主、微量元素和Sr Nd Hf同位素组成相似,分配系数接近的微量元素比值分布于相同趋势线,揭示两者岩浆源区相同,可能为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或软流圈地幔。两类矿床镁铁 超镁铁质岩中Co与Ni含量正相关,Co主要富集在基性程度高的岩石中;块状硫化物与磁铁矿矿石中Co与Ni相关性差,Co和Ni具有不同的富集机制,Co热液富集作用明显。北山镁铁 超镁铁杂岩体是地幔柱相关软流圈上涌,诱发俯冲板片交代的亏损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高镁母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壳源混染、硫化物饱和富集镍钴形成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富铁母岩浆氧逸度高、富水,岩浆分离结晶磁铁矿、叠加热液作用富集钴,形成铁钴氧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3.
据花粉分析论许家窑遗址的时代和古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花粉分析,对许家窑遗址沉积物的地质时代和古环境进行了探讨。指出:遗址沉积期间的气候比较寒冷,气温比现今低;其时的植被面貌,为森林草原类型;遗址沉积物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孢粉分析,对北京地区两个泥炭矿的时代和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指出:泥炭成矿时期的气候是温暖而湿润的,气温较现今高。植物生长茂盛,属针阔叶林植被。泥炭是在植物残体的不断积累、分解和腐烂,长期保存在水体及后期泥砂覆盖的还原环境之下,上覆压力不断增加,沉积物的堆积速度与湖沼下降的速度长期保持相对平衡等条件下形成的。泥炭成矿的地质时代主要在中全新世  相似文献   
5.
西藏纳木错末次盛冰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和湖面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14C年龄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错沿岸的拔湖约1.5~8.3m和8.3~15.6m的T1和T2分别形成于末次盛冰期以来约(11.81±0.10)~(4.22±0.09)kaB.P.期间和(28.2±2.8)kaB.P.左右.该套湖相层的孢粉组合、地层和湖岸堤的分布表明,在末次盛冰期期间,纳木错湖面主要波动于拔湖12~20 m之间,但湖面最低可达拔湖约8m.区域植被主要为以蒿和莎草科为主、含松和桦的草原.在约11.8~4.2ka B.P.期间,湖面波动于拔湖2~9m之间,区域气候整体较为暖湿.其中全新世大暖期出现在约8.4~4.2 ka B.P.期间,气候温暖湿润,区域出现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气温可能比现今高约5℃,降水量可能比现今多100~200mm,湖面扩张并升高,最高可达拔湖约10m.  相似文献   
6.
青海北祁连区中三叠世孢粉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县俄博乡土圈沟、大擦汗沟、柯柯里等剖面的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岩层之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计39属74种(其中包括1新种),疑源类8属9种。推出Verrucosisporites(8.6%)-Triadispora(2%)-Trematosphaeridium(7.2%)的孢粉组合。该孢粉组合面貌应归于中三叠世Anisian期。它的发现为该套地层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归属提供了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溶斑形成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属蒸发边缘海相地层,其风化壳是中部气田的主要产气层段。该层中广泛发育毫米级、厘米级的溶斑,这些溶斑的产状、大小、成分以及溶孔内的充填物十分复杂,有的具多期充填,充填物为石膏、石英、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黄铁矿等多种矿物。溶斑中下半部残留的岩石经溶蚀后的白云石晶粒形成的渗流砂示底构造十分明显。研究表明,溶斑的形成不仅具有适宜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其复杂的生成演化史,而且与原始沉积以及不同地史阶段的岩溶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末次冰消期气候环境变化记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房山县长沟镇附近埋藏末次冰消期湖沼沉积物层序和岩性变化的观测资料,以及14C测年、孢粉分析、磁化率、有机碳δ13C值和有机质含量等测定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1)约13000aB.P.以前本区气候相当干冷,植被稀疏;2)约13000~12100aB.P.气候明显变暖,植被日趋繁茂,出现针叶-落叶阔叶林;3)约12100~10000aB.P.气候波动相当显著,十分不稳定,并在约11600~11300aB.P.和约10950~10480aB.P.气候明显向干冷逆转;而在这两个气候逆转之间出现相对湿润或温湿的气候。这一短期气候变化与北大西洋地区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若干进展与今后发展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背景基础上、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条款和义务为主线,综述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编目、保护技术研究、信息系统建立和生物技术研究等领域的工作进展与成就;并根据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展动态,讨论了今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查明与监测、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技术、数据管理和信息网络建设、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