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基于场强模型的南沙岛礁战略地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沙岛礁及附近海域蕴含丰富的资源,是中国海洋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海主权争端日益激烈的形式下,根据岛礁自然特征和所处空间的资源条件,对南沙诸岛进行战略地位评价,有利于量化各岛礁价值,有重点地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研究选取131 座符合评价条件的南沙岛礁,结合其自然属性以及南海空间的资源、航道等因素,使用场强模型,量化其在空间中的主权法律意义、军事价值和资源条件,获得了各岛礁的战略地位得分,可为研判南海局势提供参考。评价结果表明:部分具有显著战略地位和区域重要意义的南沙岛礁至今无人驻守,需重点关注;人工建设可明显提升岛礁的战略地位;在现有格局下,加大岛礁建设力度有助于维护中国南海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2.
邹伟  刘永学  李满春  汪业成  周旻曦 《热带地理》2015,35(2):202-207,217
结合当前南海严峻形势以及GIS系统开发的特点,研究设计了基于Arc GIS Engine组件、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与Arc SDE空间数据引擎、以Visual Studio 2010为开发平台、C#为开发语言的南海历史地理情势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了历史情势分析、岛礁分析、油气分析和系统管理4个模块,可用于统筹分析南海历史情势、岛礁情势和油气情势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JASON-1资料的南海海域海面风、浪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海域地形复杂,风浪多变,由极端的水文气象条件引起的大风、巨浪等海况灾害频发,对航道运输、石油开发、海岸工程、军事活动等造成一定的影响.研究基于2002年1月15日至2012年2月15日共372周期的JA-SON-1 GDR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分析南海海域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提取大风和巨浪灾害的高发区域,为航道运输安全和海洋工程建设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海海域年均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皆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呈舌状高值区,并逐渐向外减小;季均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均呈现秋冬高、春夏低的变化规律;大风高发区多集中于南海东北部海域、台湾海峡和吕宋海峡附近;巨浪高发区则位于东沙群岛以南、中沙群岛以北、西沙群岛以东、菲律宾以西这一海域.  相似文献   
4.
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错综复杂,以文字材料表现不直观,难以快速、全面地理解争端的历史进程。研究引入可视化表达技术,通过从文字材料中收集争端事件,利用统计图表、社会网络和GIS技术对南沙群岛历史事件演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3种可视化表达方法有效地表达了历史事件时空演化过程,反映南沙争端演化的4个阶段(殖民期、和平期、侵占期和稳定期),突出各国重点关注的岛礁类型,发现越南历史事件覆盖的岛礁面广,菲律宾引发的争端事件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