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东北三省城际技术转移网络的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刘承良  牛彩澄 《地理学报》2019,74(10):2092-2107
从全国—本地视角,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基于2005-2015年的专利权转移数据,融合社会网络、GIS空间分析和计量方法,定量刻画东北三省技术转移网络的空间演化规律。结果显示:① 全国视角下东北三省城际技术转移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等级层次性结构,形成了专利技术由东北辐散向全国沿海辐合的空间格局。② 本地视角下东北三省技术转移网络呈现出向心收缩结网态势,“哈长沈大”四大核心城市在本地网络中扮演“技术守门者”角色。技术转移表现出“强全国化,弱本地化”特征。③ 东北三省城际技术流动既存在路径依赖,也不断涌现路径创造。全国视角下,技术转移以东北三省核心城市为流源,基本流向以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为枢纽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本地城际技术转移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为集散中心,集中于省内转移,呈现等级、接触和跳跃式混合扩散空间模式。④ 地理距离接近度、产业结构相似度、经济水平差异度、创新能力相似度、技术吸收能力、外商直接投资对东北三省城际技术转移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文系统综述了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多种视角与分析方法及其发展脉络,认为行为视角下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经历了从行为汇总到行为交互、地方属性到网络联系的转变过程。早期的空间结构研究多通过行为汇总与地方属性的分析,聚焦于区域内空间单元的属性相关性,具体包括社会区、同质区与空间邻域等视角与方法。近期研究则逐步发生了“关系转向”与“网络转向”,更多从行为交互与网络联系出发,分析区域的网络结构和空间格局,包括传统的功能区分析、社群结构分析、核心—边缘结构研究等。通过比较不同分析视角,论文最后提出未来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应加深对行为交互与网络联系的理解,加强对行为空间网络的中观尺度结构分析,在方法应用上需要避免“方法决定论”,并探索适用于多尺度、多要素的多层网络分析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