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不同密度和不同水分状况下春小麦光合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宗东  王根轩 《中国沙漠》2001,21(3):236-239
利用CIRAS 1PP系统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密度和不同水分处理下的转基因春小麦新品系3号和耐盐8号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E),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O2.in),结果表明:①水分亏缺可以突出密度效应;②不同品种对密度效应的响应不同,新品系3号比耐盐8号的密度效应更加明显一些;③高密度下单叶片净光合速率值的降低将是最终造成单株生物量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生态场理论     
生物之间在非直接接触条件下发生相互作用的大量和普遍的事实说明,在生物实体之外还存在着足以引起相互作用的“某种客观实在”。场理论在解决非生命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上的巨大成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生物之间之所以能发生相互作用,在生物体周围一定存在着一种或几种与生命活动紧密联系的“场”。1984年夏,美籍华裔学者吴新一在兰州讲学期间与兰州大学赵松岭教授及其学生一同商定把这种生物所特有的场取名为生态场。Wu等(1985)首次公开使用了生态场(Ecological field)一词,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生前大力支持我国的有关研究,王根轩(1990)在博士论文中以实验方法得到了植物生态场的时空分布规律。近年来,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学者也相继以动、植物和微生物为材料开展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