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2.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从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体验入手,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交流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合理挖掘学生的经验资源,丰富教学素材。通过交流活动,引用学生的发言材料,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和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学科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掌握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3.
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是落实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行动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2004年2月初,我们成立了地理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小组并于2月16日至2月24日进行第一轮听课活动。  相似文献   
4.
蔡明忠 《地理教学》2021,(16):21-23,30
本文探讨如何立足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开展促进地理学科综合思维进阶的问题式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利用不良结构的情境材料,随主题要素递进叠加,设计有序的问题链,不断提升问题的难度和思维的深度.通过解决问题,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会将不良结构材料解构为良性结构的材料;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多元思维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现核心素养水平等级的进阶.  相似文献   
5.
蔡明忠 《地理教学》2011,(11):19-21
试题讲解作为引导学生学会灵活地应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解决问题,提高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对材料的讲解应能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为此,教师讲解时应符合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出发。然而,由于受思维习惯与经验限性的影响,教师讲解时往往是从自己的专业知识准备出发,以教师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经验,以教师的专业思维代替初学者的思维,以教学大纲的学习目标替代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6.
蔡明忠 《地理教学》2005,(10):17-18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升人高中时就选择了以学习理科类为目标,而理科类在高考中没有将地理列为单一的考试科目。因此,学生形成了一种学习地理对自身成长没用的错误认识。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所应有的价值的正确认识,进而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影响对地理学科学习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蔡明忠 《地理教学》2004,(12):12-13
教学的本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备课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前奏,能否按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进行有效的备课,是教师能否顺利开展新课程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在复习阶段,教师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往往以知识建模为基础,以试题为主要载体,期望通过讲解试题和强化训练,提高效率。但在复习后期,因教学上的某些偏差,导致学生试题做得越多,遇到新题时反而越盲然;模型图记得越多,答题的失误也越多。甚至产生记忆模型量和训练量与解题能力成负相关的现象。 一、选题机械。导致学生不知如何组织答案  相似文献   
9.
蔡明忠 《地理教学》2013,(24):21-22,20
分析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原因:教师以自己的生活阅历代替学生的经历,教师以自己的专业认知代替学生的生活认知,教师以教材的事例代替学生的真实见闻,教师以个体的经验代替大众的经验。提出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熟悉的、亲历的、真实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蔡明忠 《地理教学》2014,(11):44-46
正能力总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载体。能力立意题是以地理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核心知识、学科基本技能等作为主要载体,通过特殊的情境设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能力立意题与教材之间仍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