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山西吕梁山南段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梁山南段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向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过渡地带.通过样方调查,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结合TWINSPAN分类、DCCA分析,对该地区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4个样方共记录了种子植物109种,分属41科91属;2.TWINSPAN等级分类法将74个样方划分为8组,分属于8个群系,2个植被型;3.植物群落的总体多样性变化趋势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从群落结构来看,灌木层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则有下降的趋势(Simpson指数例外);4.物种多样性指数的DCCA排序图反映了海拔和人类活动干扰是影响该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5.该地区海拔1 100~1 300 m的灌木状半常绿橿子栎(Quercus baro-nii)林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的零散分布,是该地区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落叶林亚地带向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过渡特征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冰缘地貌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将五台山7个冰缘地貌的植物群落划分为13个群丛.不同冰缘地貌植物群落类型的组成多样性有明显差异,根据13个群丛在不同冰缘地貌的分布状况,可区分为共有性群丛和专有性群丛.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五台山7个冰缘地貌的综合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进行了分析,依据不同冰缘地貌植物群落综合多样性指数的大小排序,依次为冻融草丘石海石环冻融剥蚀面石河岩柱泥流坡坎和泥流舌.冰缘地貌的海拔、土层厚度、水分热量是影响植物群落植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1 hm2“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榆树(Ulmus pumil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配置模式动态监测样地复垦17年和22年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项指标对人工林下草本层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测度,同时利用方差比率法(VR )、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对群落草本层物种总体关联性和主要物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复垦17年后,人工林下草本层共调查到20科46属62种植物,以菊科植物优势地位明显;复垦22年后,共记录到 18科39属53种草本层植物,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值逐渐增加。5年间,优势成分由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变为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与原地貌自然植被相似,人工林下多年生和中生植物在两次调查中均占优势。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人工林下1年生、1-2年生及中生植物重要值下降,多年生和旱生、中旱生、旱中生植物的重要值有所增加。(2)复垦17年后,人工林下草本层植物物种丰富度已超过原地貌自然植被。随着演替的进展,Patrick丰富度指数有所降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增加趋势。复垦22年后,人工林下草本层植物物种多样性已修复至原地貌自然植被的94.12%。(3)人工林下草本层植物总体关联性由显著负关联变为不显著负关联。主要物种正负关联比由0.30上升至0.79,但均小于1,并且呈极显著和显著关联的种对数较少,说明人工林下草本层植物群落种间联结较为松散,各物种间的关系以竞争为主。主要种针茅(Stipa capillata)与榆树(U.pumila)幼苗呈显著正相关,它们均为地带性物种,生态适应性强,可用于该矿区植被恢复的优选物种进行混合种植。该研究可为矿区植被重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暖温带山地植被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地生态学作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研究在山地这一特殊的自然环境中,生物与山地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种生态过程的科学。而山地植被生态学始终是山地生态学研究重要的内容,目前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山地生态学分支学科。对中国暖温带山地植被数量分类和排序,植物群落多样性,植物区系,植被垂直分布,种间关系,植被带划分等方面的植被生态学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并对山地植被生态学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山西省湿地植物对湿地生境的变化敏感,但对湿地植物功能性状综合性,对其生态策略、空间分布格局及与气候变化的耦合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运用植物的竞争-耐胁迫-自由(CSR)策略,从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出发,采用PCA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山西省湿地植物的主要CSR策略类型,研究湿地不同对策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探究物种丰富度与植物CSR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1)山西省湿地植物的CSR策略主要为C策略植物、CS策略植物和SR策略植物。(2)C策略植物与海拔极显著非线性相关(P<0.001),与经度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与纬度极显著非线性相关(P<0.001);CS策略植物与纬度负相关(P<0.05);SR策略植物与海拔(P<0.01)和纬度(P<0.05)正相关。(3)C策略植物与年均温(P<0.001)和降水季节变异(P<0.001)之间存在极显著非线性相关关系;CS策略植物与年降水量正相关(P<0.01),与气温季节变异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