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Based on the three component accelerograms, recorded at near-field distance by a temporary seismic network consisting of digital cassette tape recording accelerographs,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three aftershocks of the April 18, 1985, Luquan, Yunnan Province, China, earthquake ofM S=6.1, are calculated using seismic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technique. The phases of direct P, S and converted SP waves in the displacement seismograms, produced by twice integrations of the observed accelerograms, are identified via forward calculation using Green’s functions for homogeneous semi-infinite elastic medium, and used in the inversion. The results of inversion show that a better fit of synthetic to the observed seismograms of direct as well as converted phases can be achieved if appropriate weighting functions are used in solving the over definite linear equations. While these aftershocks are of different magnitudes (M L=4.8, 3.2 and 3.5, respectively) and hypocentral locations, their focal mechanisms are very similar and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main shock. This feature demonstrates the intrinsic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aftershocks and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main shock. Our experimentations show that using the near field accelerogram obtained from the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with appropriate azimuthal coverage on the focal sphere, with the aid of even simple medium model, not only the shear dislocation source, but also the isotropic part and CLVD (compensated linear vector dipole) can be retrieved by the technique of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3, 412–419, 1991. T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Joint Seismological Sciences Foundation and the Western Yunnan Earthquake Prediction Test Site (WYEPTS),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近地层湍流结构及输送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铭夏  李宗恺 《气象科学》2000,20(2):111-119
本文利用"城市生物气溶胶研究”中的超声风温仪观测资料,对南京市近地层大气的湍流强度、相关系数、速度谱及通量输送等进行研究,得到南京市近地层湍流结构及输送特征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3.
以鄂尔多斯东缘A区块为例,通过岩石物理正演分析,论证了储层岩石物理参数的敏感性,确定利用纵波阻抗与纵横波速度比参数进行储层的识别。在此基础上进行正演模拟,研究了地震的极限分辨率及不同厚度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了运用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为核心的储层预测技术对该研究区太原组进行储层预测研究,以解决该区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单一岩石物理参数无法区分岩性等问题。地质统计学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预测厚度大于3 m的储层。对比研究区内11口测井解释厚度与储层反演厚度表明,储层反演预测厚度平均误差为7.5%,其中5口盲井的平均误差为10.2%,一口新钻井的砂体厚度预测误差为1.73%,为该区的井位部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4.
页岩气地震识别与预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页岩气的地质特点及当前地震勘查技术的水平,指出地震在识别和追踪页岩储层空间分布(包括埋深、厚度以及构造形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综合利用测井及地质资料,对页岩储层有机质丰度、含气性等参数进行解释及优选敏感的地球物理参数,进而建立储层特征与地震响应的关系,以此反演预测页岩气储层有利区;运用相干与曲率等属性分析技术、宽方位甚至全方位地震各向异性分析技术、叠前反演技术、横波分裂技术等,可解决储层裂缝和岩石力学特征问题,直接为钻井和压裂工程技术服务;与压裂技术配套发展的微地震监测技术,可实时提供压裂过程中产生的裂缝位置、方位、大小以及复杂程度,并对储层改造方案的有效性作出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5.
福建前汛期区域暴雨客观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滑动分区切比雪夫展开方法,求取高度场特征分布的展开系数及其时间变量,通过相关分析,从中提取物理意义明确和相关性好的预报因子集和消空因子集,再通过预报因子的多形态组合分析,提炼出物理图像清晰的福建省前汛期区域暴雨预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以高度场的滑动分区切比雪夫展开系数做为研制前汛期的区域性暴雨预报模型的信息源是合理且可行的。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能够对要素场的内在特征信息进行定量化提取,生成彼此相互独立的场量因子;滑动分区展开技术可对场信息做极限化的开发,产生多种尺度的特征信息,从而获得对预报对象成因更完备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MTS-100T伺服试验机改造”课题,对震源物理实验室进行了实验系统改造。该文简要介绍了该课题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其应用情况,包括:MTS-100T伺服试验机控制系统、16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激光散斑图干涉仪。  相似文献   
7.
This is Part Ⅱ of this series.It introduces the technique for recognizing MαCS phased properties and its precipitation center or centers by means of dynamic digitalized cloud maps and presents the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proposed in Part Ⅰ as to its fitting and forecasting accuracy.  相似文献   
8.
在常规测井约束反演的的基础上,开展神经网络特征参数反演,将波阻抗等地震属性转化为与含水性更为密切的孔隙度、视电阻率数据体,使地震反演的地质属性与测井上的地质属性达到最优的相关性,从而实现应用三维地震对煤层顶板富水进行评价的目的。由于煤层顶板富水区的特殊性质,它同样也是地震后的易破坏层,因而对它的探明从抗震角度以及震害预测角度都是有价值的。以淮北某采区为例,通过孔隙度及电阻率的神经网络反演对研究区10#煤层顶板的富水性进行预测。反演结果表明采区北部发育一个强富水陷落柱,与钻孔揭示结果吻合。采区西部10#煤层顶板与第四系含水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神经网络反演结果预测为强富水区,同样与井下工程揭示富水特征吻合。利用多属性融合的神经网络反演可有效预测煤层顶板的富水特征,为煤矿安全生产以及抗震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技术特点和接收机动态的测试方法,分析了灵敏度低、接收机增益大大、测试信号功率超限等造成的雷达动态曲线异常,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该文根据曲阜市1991年、2000年、2005年3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了曲阜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点,即耕地、园地、水域面积大量减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林地面积大量增加。运用SPSS12.0软件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效益是曲阜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