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针对传统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无法解决时空非平稳性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路网距离约束的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引入时间特性,进一步把握了不同因子在时空维度影响的分异性;以路网距离度量约束,提高模型解释力。以北京市城6区1980—2015年的1 632个住宅小区特征价格数据为例,通过与直线距离约束的常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等进行比较,采用各模型的AIC与拟合优度等指标对模型置信水平高低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路网距离约束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不仅能够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还能更好地揭示房价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网络结构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扶贫合作是强化旅游益贫效应的重要环节之一。运用基于产出导向的SBM模型测算武陵山片区4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旅游扶贫效率,并借助社会网络方法探析区域旅游扶贫效率网络结构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不断优化,但区域差异有待进一步平衡;(2)各县域间旅游扶贫联系强度不断增大,网络密度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但上升态势显著,各县域之间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3)武陵山片区县域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区间差值敛缩态势显著,而接近中心度区间差值渐趋扩大,受行政隶属关系的影响,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存在较为显著的行政派系结构,周边县市缺乏旅游扶贫合作与交流;(4) QAP分析表明片区协作机制、交通工具革新机制、经济要素集聚与扩散机制和旅游发展机制共同驱动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空间网络结构演化。  相似文献   
3.
以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为时间截面,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以武陵山片区42个国家级贫困县为标靶,研究其旅游经济网络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并运用E-I派系指数探讨行政隶属关系对区域旅游经济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不断增强,但呈显著的空间差异,恩施市、黔江区、武隆区和新化县等县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居于高值区;武陵山片区各县市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区间差值敛缩态势显著,旅游经济联系日趋便利化,旅游经济联系网络趋于均衡;E-I派系结构表明受行政隶属关系影响,其核心区覆盖范围不断拓展,行政隶属关系对区域旅游经济联系的负向影响趋于弱化,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重庆市4个子群(派系)间的旅游经济开放程度稳步提升但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4.
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相耦合。尽管村集体企业是带动乡村治理共同体生成的关键主体,但其生成路径有待进一步探究。论文以行动者网络为理论视角,以浙江省衢州市余东旅游公司为案例,综合实地调研、政策分析、半结构访谈、网络文本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村集体企业促进行动网络搭建的动态过程及主体间互动关系,进而探究村集体企业带动乡村治理共同体生成的本土路径。研究发现,余东旅游公司通过建立共同目标、利益征召与动员、转型与优化等步骤初步搭建起乡村治理共同体的行动网络。在此基础上,该公司通过文化空间强化、社会空间更新2个补充路径的构建,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共同体的生成。研究结果归纳了乡村治理共同体生成的本土路径,解析村集体企业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拓展了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乡村治理领域的应用,为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拓展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