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 a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100 a和近50 a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出现了微弱增加的趋势。近50 a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的CO2年排放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温室气体正辐射强迫的总和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对21世纪气候变化趋势做出的预测表明:未来20~100 a,中国地表气温增加明显,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于2007年2月2日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近100 a(1906-2005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近50 a的线性增温速率为0.13℃/10 a,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中有11个出现在近期的1995-2006年。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科学事实,报告认为人类活动是近50 a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的主要原因。 IPCC评估报告是国际科学界对气候变化问题最权威、最全面的认识,代表了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科学认识水平,是国际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于2007年4月6日正式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该报告客观、全面而审慎地评估了气候变化已有的和未来的可能影响。现有观测证据表明,人为增暖可能已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产生了可辨别的影响,但由于适应以及非气候因子的作用,许多影响还难以辨别。21世纪中期,某些中纬度和热带干旱地区年平均河流径流量和可用水量会减少10%~30%;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1.5~2.5℃,目前所评估的20%~30%动植物物种可能面临灭绝的风险会增大;从全球角度看,局地平均温度增加1~3℃,预计粮食生产潜力会增加,但若超过这一范围,则会减少。兼顾适应和减缓的措施能够降低气候变化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5.
根据GCM模拟结果,分析了CO2增加对我国小麦生产地理分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倍CO2气候下,我国小麦生产区将进一步向北和向西扩展,小麦栽培特点和品种类型也有较大变化.气候增暖可能对东北地区产生有利影响,但在中部和南部则可能产生高温应力.小麦生长期间平均温度的升高,特别是收获前的高温可能会增加对更早熟、更耐热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戴晓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5):233-237
在第四次评估报告中,IPCC建立了一种处理不确定性的方法,该方法是对第三次评估报告所用方法的进一步发展。通过综合分析,简要讨论了这一方法的主要特征,并介绍了IPCC为主要作者制定的"关于不确定性的指导意见"。需要注意的是,术语"可能性(likelihood)"和"信度(confidence)"都可作为表述不确定性的方法。尽管上述术语之间的差异在第三次评估报告中就已存在,并在指导意见完成之前成为争论的主题之一,但是,现在已经认识到这两种方法在描述不确定性时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定研究,在实测资料支持下建立了包含CO2因子的叶片和冠层光合作用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准确性.利用模型对CO2影响参数μ进行数值敏感分析,结果表明:对叶片光合而言,μ=0.83时叶片光合作用模型拟合最好,随μ减小或增大,拟合精度均下降;对冠层光合而言,μ=0.83时模拟光合日总量达到最大值,μ减小或增大,光合日总量均下降.多因子数值分析表明:在辐射值较大的状况下,μ对冠层光合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阐述了气候变化的人为和自然驱动因子、观测到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认知和归因以及预估的未来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最新科学进展,这些最新进展主要是基于大量新的和更全面的数据、对数据更复杂的分析、对各种过程更进一步的认识、模式对这些过程模拟的改进以及对不确定性范围更广泛的分析得到的。 相似文献
9.
戴晓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4):204-204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25次全会于2006年4月26-28日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召开,来自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全会。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率领中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arth System Science Partnership,ESSP)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大会(以下简称“ESSP大会”)于11月9-12日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代表中国政府致辞并出席招待会。他在致辞中说,关于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