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完全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大气科学 | 8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 a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100 a和近50 a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出现了微弱增加的趋势。近50 a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的CO2年排放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温室气体正辐射强迫的总和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对21世纪气候变化趋势做出的预测表明:未来20~100 a,中国地表气温增加明显,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3.
4.
5.
利用ISCCP月平均云气候资料集的总云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的方法,得到1983年7月至2001年9月近20年来全球平均总云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云量变化的可能原因。近20年全球增温幅度加快,研究这期间云的变化,对气候研究和模拟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平均大气环流决定总云量的分布;全球平均总云量的变化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逆转,即由增加转为减少;全球平均云量呈减少的变化趋势,2000年与1987年相比,减少量约占平均总云量的4%;从地理位置上看,云量的变化存在区域性差异,热带和中纬度地区的总云量减少较多,高纬度地区云量略有增加,其中南极大陆云量增加较多。 相似文献
6.
利用已有的硫酸盐和烟尘气溶胶折射指数资料,精确计算了这两种气溶胶从太阳短波到红外谱段的辐射特性。然后,在LLNL化学输送模式(CTM)模拟的硫酸盐和烟尘气溶胶资料及改进的气溶胶参数化基础上,在国内首次用GCM估算了这两种气溶胶引起的全球辐射强迫。结果表明:(1)西欧是全球最大的硫酸盐辐射强迫中心,最大值出现在夏季,达-5.0W/m2;(2)烟尘强迫的最大中心出现在夏季的南美和非洲中南部,为4.0W/m2;(3)南半球大陆人为气溶胶的强迫不容忽视;(4)某些地区人为气溶胶的强迫在量值上可与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强迫相比拟。 相似文献
7.
8.
9.
系统总结和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所开展的有关人类活动对东亚和中国气候影响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其中包括温室气体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大气微量气体的全球增温潜能,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溶胶的辐射气候效应,气候系统外部因子对中国气候影响的总体评估,人类活动对中国和东亚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20世纪和21世纪东亚及中国的气候变化.同时给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认识和准确预测东亚地区以及中国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面论述了大气辐射计算中的吸收系数分布(#FKk#FS分布)模式,包括均匀路径的#FKk#FS分布模式以及非均匀路径的相关#FKk#FS分布模式。重点是利用吸收系数重排计算大气吸收气体分布函数和相关#FKk#FS分布函数的方法。某些结果系作者第一次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