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受0601号台风“珍珠”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2006年5月1 8日舟山普降暴雨,18日下午至19日早晨,舟山沿海海面风力达到11级,11级大风持续时间长达20个小时。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对台风“珍珠”路径和舟山风雨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台风“珍珠”移动路径属抛物线状登陆转向路径,它主要是由副热带高压和西风槽影响形成的。对于早期登陆北卜的台风,预报上要着重考虑中纬度西风槽、冷空气与台风环流相互结合时降水、风力的不对称分布。台风与西风槽相互作用有利于台风暴雨的加强。台风环流与弱冷空气的相互作用促使台风倒槽发展,使结合区域强风出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加长。  相似文献   
2.
利用环境场、卫星云图和海岛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1007号热带气旋"圆规"在三气旋和强副高的天气形势下路径稳定的原因,指出弱小的热带气旋对较强大的台风影响不大;偏心台风的内力与本身结构有关;台风右前方的增暖对台风路径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对流性天气过程中,回波的合并往往容易引发强对流的产生和发展。本文针对2004年7月6日发生在浙江中北部到舟山沿海一带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舟山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此次天气过程中出现的两次回波合并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中出现的两次强对流天气都与回波的合并有密切的关系;最强烈的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回波即将合并到完全合并之间。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北部沿海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2007年7月21日浙江省北部沿海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副高边缘的不稳定区域,高空有弱冷空气侵入形势下,地面静止锋是造成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淅北地区低层暖平流和地面持续4天的高温,积累了巨大的不稳定能量,在高空有冷平流侵入后,高低层温度差动平流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大气不稳定层结的发展.这次强对流天气的源地位于露点锋区之中,实际预报工作中要注意露点锋区中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雷达回波上出现阵风锋和快速移动的强对流短带,是有雷雨大风天气产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舟山地区台风降水Z-R关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4—2005年舟山多普勒天气雷达台风基数据资料和浙江省自动雨量站网资料, 拟合适合于舟山地区台风降水的Z-R关系:Z=70R1.38, 并对其进行有效性确认。应用此关系对台风“南玛都”和“卡努”的降水进行雨量估测并与美国WSR-88D默认Z-R关系及实时雨量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小雨量地区, 应用美国WSR-88D默认Z-R关系估测台风降水比较接近于实际。但是, 对于大雨量地区来说, 应用此关系估测台风降水更接近实际雨量, 而应用默认Z-R关系估测台风降水, 大雨雨量被严重低估。文中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舟山海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多谱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4年7月12日发生在舟山海域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谱勒雷达资料分析得到:快速移动的弓状回波是产生灾害性大风天气的一个有利征兆;弓状回波的后侧存在弱回波通道,表明存在强的下沉后侧入流急流;弓状回波前进方向的左侧和右侧气旋式旋转和反气旋式旋转,决定着未来强对流天气发展加强和减弱消散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VAP方法,利用舟山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对2008年7月2日和2009年6月20日二次过程进行风场反演,结合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资料,从风场动力结构剖析强对流天气入海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掌握强对流天气入海后的发展加强和减弱消散的趋势性变化,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进一步的利用浙江省自动测风站网资料和反演风场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反演风场的风向基本和事实相符;风速和实测资料的风速存在差异,并指出了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