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12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地转强迫对Fitow(0114)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 0 114号台风Fitow从 2 0 0 1年 8月 31日 0 0时~ 9月 2日 0 0时 (UTC ,下同 )的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MM5对Fitow登陆过程中暴雨落区和强度的模拟与实况比较一致。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暴雨的中尺度特征。正是维持少动的台风倒槽和嵌入其中的中小尺度系统相互作用造成了暴雨的发生、发展 ,而高、低空中尺度散度场的配置对暴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在华南台风暴雨区无论是高层还是低层 ,都存在很强的非地转作用 ,非地转涡度项对散度倾向项是重要的强迫因素 ;但非地转作用的实现与中高纬度地区有本质的区别 ,在低层非地转作用是由于强的位势场气旋涡度 (- 2  <0 )与弱的流场气旋涡度 (fζ >0 )不平衡产生的 ;而高层非地转作用是由于强的位势场反气旋涡度 (- 2  >0 )与弱的流场反气旋涡度 (fζ <0 )不平衡产生的。非地转作用是暴雨中尺度系统上升运动发展的触发机制。从动力学角度解释了用非地转 Q矢量散度场来判断暴雨落区要比用准地转 Q矢量散度场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45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个特征指数的月平均资料,对副高强度和位置变化的气候特征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副高的强度在一年中出现两次峰值,第一次出现的在6月,第二次在9月。在45年里,副高强度有明显加强,融高位置有南落西移的趋势。副高强度存在3-4年、10-13年的振荡周期,10-13年的周期振荡在1950、1960、1970年代占主要地位,3-4年的周期振动在1980、1990年代占主要地位。副高在1978年附近发生气候突变,副高强度由负距平为主转为距平为主,而脊线位置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3.
1 INTRODUCTION The typhoon is a destructive weather phenomenon that stands at the top of ten major natural disasters[1]. Typhoon-related damages are the immediate consequences of weather it brings forth, which include heavy rain, strong winds and storm surges (water gain). They cause flash floods, bring down houses and break through dams[1]. Of the research on typhoons for the recent 10 years[2], new advances have been reported on abrupt changes in the motion,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of…  相似文献   
4.
1999年广东汛期降水的季节内振荡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广东6个代表站和澳门大潭山的降水资料以及NCEP的再分析资料,利用波谱分析法和Marakami的带通滤波技术,分析了1999年4-9月广东降水的季节内振荡(ISO)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ISO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广东汛期降水的季节内变化的主模是10~20天振荡;850hPa层上影响广东地区的周期为10—20天的低频环流系统有两类传播模型,一类是由中纬度传到广东地区;另一类是来自热带地区,广东降水的10~20天振荡与它们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数值预报模拟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5月21日00时(UTC),对流层上部200hPa的南亚反气旋中心位于(16oN,94oE)附近,850hPa南海的中南部仍为副热带反气旋控制;到21日12时,200hPa的南亚反气旋中心迅速移到(21oN,94oE)附近,同时850hPa的南海副热带反气旋减弱东撤,南海的中南部由东南风转变为西南风,南海夏季风爆发。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宾西法尼亚州大学联合研制的中尺度模式(MM5V2)模拟预报这一过程,同时通过敏感性实验研究了区域边界条件和水平分辨率对季风预报模拟实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土壤干旱化对短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用加进了奥勒冈州立大学陆面模式(OSULSM)的美国PSU/NCAR第五代中尺度模式(MM5)进行了减少土壤含水量对短期气候影响的模拟试验,目的在于探讨我国北方干旱化对短期气候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整个模拟区域月降水总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不同地区有明显的影响。对月降水量较大地区的影响表现为使月降水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而对月降水量中等以下地区的影响则相反,使月降水量略有增加。分析结果表明,其原因是土壤含水量减少会造成地面潜热通量减少、感热通量增加和陆面温度增高,最后生成一个浅薄的偏差热低压。这个偏差热低压在对流层低层有偏差辐合上升气流与之相配合,在对流层中层以上则与偏差辐散下沉气流相伴。这对于浅薄的降水系统的发展是有利的,但对于强大而深厚的降水系统的发展则不利。  相似文献   
7.
台风Maggie(9903)的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台风Maggie(9903)的移动路径属于历史上罕见的疑难路径之一,在1999年6月6日0时(UTC,下同),台风位于22.3°N,119.8°E附近,它向西北方向移动,于6月6日12时抵达广东汕尾附近海面,然后沿海岸线折向西南行,于6月7日下午到达阳江附近海面,经历一次360°的打转后再折向北行在阳江登陆,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以MM5为基础的台风数值预报试验系统在6月6日0时相当准确地报出Maggie的未来48h移动路径和降水,敏感性试验说明,华南大陆的海岸线走向和地形对Maggie的移动路径无明显的影响,它之所以沿海岸线折向西南行应是其环境场改变的结果,把华南陆地变为海洋后,Maggie在向西南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这说明,当台风接近陆地或登陆后,陆面摩擦和下垫面水气供应的减少是引起台风减弱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台风Fitow降雨的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MM5对热带气旋Fitow(2001)的登陆过程进行了成功的预报,特别是对台风暴雨中心的位置和降雨量的预报与实况相当吻合。敏感性试验表明,华南地形对本次台风登陆过程中心气压和位置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台风低压北侧还是有一定的阻挡填塞作用,尤其是对24h累计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增幅作用,而华南地形的这些影响主要是由南岭山脉所造成的。由于南岭山脉的阻挡,使南来的暖湿气流强迫抬升,促进了对流活动和降水系统的发展,最终造成台风降雨量明显加强,其增幅达30%。  相似文献   
9.
用QuikSCAT资料分析"黄蜂"登陆前后近地层风场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QuikSCAT资料对"黄蜂"近地层风场分布的演变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并采用了离散余弦转换(DCT)对其方差的波谱结构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台风近地层风场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其方差大部分产生于波数1和2的气流中,并且与波的方向有关.当台风沿纬向西移时,有两个纬向排列的波谱中心,主要是纬向波数2和经向波数1的气流;而当台风沿径向北上时,有两个经向排列的波谱中心,主要是纬向波数1和经向波数2的气流.波数1的气流对切向风的方差做主要贡献,波数2的气流对径向风的方差做主要贡献.不对称性分布的特征随大尺度环境场和台风自转气旋环流的改变而改变.当台风靠近大陆时台风大风出现的在台风前进方向前沿,类似于陈联寿等分析的第二类台风大风模式,在左前方是西北偏北大风,在右前方是东南大风.  相似文献   
10.
With PSU/NCAR nonhydrostatic mesoscale model MM5, the rainfall process of tropical storm Fitow(0114) is simulated for 00:00 UTC 31 Aug. – 00:00 UTC 2 Sept. 2001. Mesoscale separation is performed on the results with the filtering schem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MM5 model well reproduced the position and intensity of heavy rain. Meso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rain were well represented in rainfall time scale, rainfall area, stream field and divergence at lower and upper level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verted typhoon troughs and the mesoscale systems lead to heavy rain occurrence. The distribution of divergence fields at lower and upper levels can have a kind of indication for the rainfall. Heavy rain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opography and land-sea distribution in South China. Weak instability is favorable to the generation of heavy r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