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珺  肖丽  倪雷 《贵州气象》2009,(Z1):109-111
2007年全省气象信息网络的建设已实现省—地—县三级的连通,通过该网络,自动站数据的传输更加可靠,实时性也更强。介绍卧天同步王这一数据同步工具,并利用该工具实现自动站数据在地州一级部门的实时备份,为地州一级部门实时掌握气象信息和建立必要的数据库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田程  倪雷  周枫 《贵州气象》2010,34(6):35-37
通过C#编程实现以下功能:提醒雷达探测员正确地填写大气探测业务运行监控平台;实时监控雷达状态和报警文件是否上传成功;实时监控本站雷达在大气探测业务运行监控平台网站上的状态。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提高雷达系统在大气探测业务运行监控平台上的运行效能。  相似文献   
3.
黄世芹  李扬  王珺  倪雷  肖丽 《贵州气象》2012,36(5):19-23
该文利用1981—2010年贵州冬季的日降水资料以及冻雨资料分析了近30 a发生冻雨天气日数的统计特征。研究表明:无论是各年冻雨发生频次还是30 a总频次,开阳地区都为最多,在趋势检验中,开阳和乌当地区虽有明显的减少趋势,但并未通过95%信度检验,只有贵阳有显著增多的趋势,空间分布呈由贵阳向外发散逐渐减少趋势。根据各月的统计特征表明,各地区冻雨主要发生在1、2月,并且开阳在各月相对其他地区发生冻雨概率最大,花溪最小。总体来看,在全市冻雨发生频次无明显增多或减少趋势,冻雨发生频次的主周期为4 a,第二显著周期为12 a,各级冻雨频次的空间分布均呈由东北向西南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简要分析2009年4月11日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不稳定能量,并结合卫星云图及雷达生产品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发现:这次过程是由中尺度低涡系统、中低层中-β尺度气旋系统和西南低空急流共同影响造成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追踪强对流天气以及制作准确的短时预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利用2010—2019年贵州地区2683个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在结合地形特征分析了贵州降水总体时空特征的基础上,从平均雨强和降水概率方面进一步研究了贵州各季日内降水的精细化特征。结果表明:(1)贵州年降水时长和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有所差异,其中位于大娄山脉北侧的遵义赤水和习水地区则仅为降水时长的大值区;(2)四季降水时长分布主要受当季主要降水系统位置的影响,而平均降水强度则兼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偏向山脉的南麓;(3)在日内降水分布上,贵州四季都存在明显的夜雨现象,其中下半夜到凌晨(00—06 时)降水发生概率更大且强度更强,其中心有明显自西向东传播的特征;(4)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且向东传播明显,并主要在夜间到早晨。  相似文献   
6.
1故障情况简述 (1)毕节雷达故障。 ①2007年3~4月期间,反复出现雷达天线不能正常完成体扫,但清洗汇流环、调整伺服放大器后故障消除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据的分布考虑,该文介绍如何使用SQL的存储过程与代理作业,将SQL数据从省级到地州一级分布存储管理,从而分担省级服务器的负担,同时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释放网络连接数和网络带宽。  相似文献   
8.
EC细网格温度预报在贵阳地区的释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贵阳8个站点02时、14时整点气温对EC细网格2013年7—11月的2 m温度不同时效的预报分别进行检验,并对升温、降温、平缓天气3种不同天气背景下预报结果进行对比检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EC细网格对贵阳地区的2 m温度预报质量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呈波动性变化,预报时次及预报时间一定时,预报质量随预报时效的延长而降低;预报时效相同时,对夜间的气温预报质量比对白天气温预报质量高,两者准确率相差达10%以上,EC细网格对贵阳地区修文、白云的预报质量最好,对花溪、乌当预报质量最差。当本地出现升温时,EC细网格预报质量较好,出现降温时,EC细网格预报质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田程  穆仕超  钟健  倪雷 《贵州气象》2012,36(5):55-56
新一代天气雷达已进入全面业务应用阶段,在汛期雷达需要24 h不间断开机,各类数据需要及时准确上传,值班员进行回波分析,这些都增加了雷达系统计算机的负担。对雷达系统各计算机进行合理的分工,并对这些计算机进行自身备份和交叉备份都能提高雷达系统计算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浅析近地面层臭氧浓度与气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有恒  倪雷 《贵州气象》2009,33(6):18-19
利用贵阳基准站2005年冬季(2005—12—2006-02)每日4个时次(02、08、14、20时)的近地面层臭氧浓度的连续监测数据和常规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分析近地面层臭氧浓度与气温的关系,观测结果表明近地面层臭氧浓度日变化和气温日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