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层混合云是影响北京地区的重要降水云系,运用飞机探测资料结合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4年9月23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积-层混合云系的垂直结构和降水机制进行了探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分析云系的雷达回波演变,发现云中的对流泡没有出现爆发式增长,回波在垂直方向上增长不明显,此次过程属于积-层水平混合型云系降水。飞机探测资料分析显示,上、下午探测云系的液态水含量都不高(最大低于1 g/m3);在云系不同高度,飞机探测到的冰晶形状主要有板状、针柱状、辐枝状和不规则状,由于云中过冷水含量相对较低,聚合冰晶的数量明显多于凇附冰晶,冰晶的聚合是云中粒子增长的主要过程。对模拟云系垂直微物理结构和降水粒子的源、汇项分析得到:高层,由凝华产生的冰晶和雪晶在过冷水含量较低的环境中不断聚并、长大并下落,云系中霰的含量很低,增大的冰晶和雪晶下落至0℃层附近融化是产生地面降水的主要机制。此外,融化层附近,雨滴捕获云滴不断长大并下降至地面也是地面降水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基于近年来北京地区开展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情况,利用农业气象灾情统计资料和经典的区域历史回归统计方法,对2004 2010年北京地区人工增雨效果和防雹经济效益进行了客观定量地评估。结果表明:(1)在5 9月的评估期,随着作业样本数逐年累加,人工增雨平均相对增雨率逐渐趋于稳定,并维持在20%左右;在所选目标区,连续7年的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增加降水量约417.8 mm,增雨效果显著。(2)年平均人工防雹经济效益约2.48亿元,多年平均防雹投入产出比为1∶16。人工防雹效益最高、最低年份分别在2009年和2005年,对应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7和1∶6。  相似文献   
3.
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北京市西南和东北两块降水云系不断发展加强,根据当天北京地区的风向,对可能影响鸟巢的西南云系进行了消(减)雨作业。文章分析了作业区云体和非作业区云体的发展、演变、以及降水的情况。结果显示过量AgI播撒能够对降水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对目标区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权建农  周嵬  何晖  董鹏捷 《气象》2008,34(S1):118-120
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北京市西南和东北两块降水云系不断发展加强,根据当天北京地区的风向,对可能影响鸟巢的西南云系进行了消(减〉雨作业。文章分析了作业区云体和非作业区云体的发展、演变、以及降水的情况。结果显示过量Agl播撒能够对降水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对目标区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积层混合云结构特征及降水机理的个例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晖  高茜  刘香娥  周嵬  贾星灿 《大气科学》2015,39(2):315-328
积层混合云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降水系统, 其降水既有对流云又有层状云特征。基于积层混合云的重要性,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结合三维粒子运行增长模式对2012年5月29日北京地区的一次积层混合云降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的降水与雷达回波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混合云系中积状云与层状云各自的微物理结构特征与降水的发生机理等。结果表明:降水过程云内存在着明显的“播种—供给”机制, 层状云中“播种—供给”机制相对简单。而对流云区中由于降水粒子可以发生上下多次的循环增长, “播种—供给”机制可在云的上下层间双向进行, 云中粒子群可以增长得更大。在积层混合云中, 在低层, 层状云中已有的水凝物粒子进入内嵌的积云块中, 而在高层水成物粒子又从积云中落到层云中, 积层混合云系充分发挥了积云和层云各自的优势, 从而降水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周嵬  张强  康凤琴 《干旱气象》2006,24(3):5-13
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3年7月6~8日甘肃南部发生的一次典型区域性冰雹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用模拟资料分析了大中尺度环流背景和局地对流单体群特征的演变。结果表明,模式MM5较好地模拟了这次冰雹天气过程和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特征;低层偏南暖湿气流和中高层西北气流为本次降雹过程提供了环流背景,地形等局地因素是本次冰雹天气发生的重要条件;对流单体主要在海拔较高的山脊处生成,并向低海拔地区移动传播,传播的速度和方向主要与地形和中高层风速风向有关。  相似文献   
7.
韦伯型设施区位的可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颖  王铮  周嵬  刘筱  闫丹 《地理学报》2006,61(10):1057-1064
设施布局是城市规划中的热点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韦伯型设施区位应用广泛,能够于离散的空间点区位中配置设施的最佳位置,可解决诸多类型设施的选址问题.以多设施重心模型、最大福利模型和p-中心模型为例,从地计算的角度出发研究其模型及可计算方法.运用可视化开发工具Delphi 7.0作为开发平台,使用建立在OCX技术基础上的专业GIS控件MapObjects进行集成二次开发,建立设施区位分析系统,实现模型的计算及地理分析功能,并以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为例,运用该系统解决其社会事业发展对应设施选址问题.结果表明具有合理性,能够作为设施规划布局的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旅游集散地规划的地计算模型及案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邓悦  王铮  刘扬  李山  周嵬 《地理学报》2003,58(5):781-788
从地计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地计算在旅游集散地规划中的问题,以江西上饶为例,运用可计算模型对旅游地域系统规划中的旅游中心集散地选择问题,旅游服务设施区位以及宾馆床位数的最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问题的共同特征是它们是区域规划性质的、地理学的,而不是建筑学的景点景观设计。研究发现,地计算对于提高规划水平,是有效的,同时表明一般的空间分析问题,可以建立可计算模型。所有模型采用Visual Basic6.0(VB)编写程序实现计算,程序中调用了GIS软件中的MapObjects2.0控件实现地理显示、分析功能。这一工作显示VB与GIS软件结合,可以获取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北地区降雹气候特征及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嵬  张强  康凤琴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9):1029-1036
归纳了西北冰雹的天气特征、气候规律,概括了产生冰雹天气的环流形势和诱发冰雹天气的局地因素,综合分析了雷达观测、卫星观测、闪电定位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在西北地区冰雹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最后指出了西北冰雹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李宏宇  嵇磊  周嵬  罗布 《高原气象》2014,(4):1119-1130
基于近年来北京地区开展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情况,利用农业气象灾情统计资料和经典的区域历史回归统计方法,对2004 2010年北京地区人工增雨效果和防雹经济效益进行了客观定量地评估。结果表明:(1)在5 9月的评估期,随着作业样本数逐年累加,人工增雨平均相对增雨率逐渐趋于稳定,并维持在20%左右;在所选目标区,连续7年的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增加降水量约417.8 mm,增雨效果显著。(2)年平均人工防雹经济效益约2.48亿元,多年平均防雹投入产出比为1∶16。人工防雹效益最高、最低年份分别在2009年和2005年,对应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7和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