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分析淮河流域2007年雨季洪水期间大气环流及影响系统的时空分布,对雨季偏长及致洪暴雨气象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淮河流域雨季偏长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伸入大陆稳定脊线位置以及中高纬度建立稳定的阻塞高压有密切的关系;出现的持续性暴雨都与中纬度附近稳定的横槽或低压带有关;暴雨都是多个影响系统叠加的结果,与它们的位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影响系统主要有低层切变线、西南涡和急流.2007年淮河雨季期间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东南气流和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对淮河流域降水区水汽的输送起主要作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增强了上升运动,为持续强降雨提供了动力条件,并触发能量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周述学  叶金印 《气象》1994,20(11):37-39
介绍了一种雾的客观预报方法,并研制了一个与STYS接口的雾的客观预报自动化业务系统,对雾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
温度客观预报自动化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正心  周述学 《气象》1997,23(3):34-37
介绍了一以T63数值预报产品为因子,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作48小时最高,最低温度客观预报方法及其自动化业务系统,能补充目前地市台温度预报主要依靠主观预报的不足,对温度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MODIS数据的淮北地区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6年—2015年MODIS云产品数据(MYD06),对淮北地区不同云相态、不同相态云粒子有效半径和云顶温度逐月概率分布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同时对四季云水路径逐年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淮北地区夏秋冬季水云出现的概率较高,春夏季冰云出现的概率较高。水云年均发生概率是冰云的近2倍,晴空和冰云相当,混合相态云较少。除7月份,水云有效半径概率逐月分布逐年有所变化,主要分布在5—30μm。冰云有效半径主要分布在15—35μm,且10年间4、5和8月份概率分布较为一致。混和相云有效半径主要分布在10—40μm,逐月发生概率在10—20μm和25—35μm出现两个峰值,这与水云和冰云不同,且在春秋冬较为明显。10年间淮北地区上空云水路径年均值低于300 g/m~2。冬季年均云水路径相对较低且逐年呈现减少的趋势。春秋冬季云顶温度逐月概率分布逐年变化较大。春冬季冷云发生的概率较大,夏秋季暖云出现的概率要高于冷云。  相似文献   
5.
人工增雨作业条件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袁野  李爱华  邵洋  周述学 《气象科技》2009,37(5):621-626
从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指导产品的卫星资料反演产品和模式产品中选择与安徽省自动雨量站1 h雨量和3 h雨量显著相关的产品作为因子,利用Fisher方法分别建立了安徽省各个季节各自动雨量站1 h和3 h的人工增雨作业条件二级判别方程,定量给出是否具备可作业条件的判断方法。回报试验表明,1 h作业条件判别方程的准确率可达到70%左右,3 h作业条件判别方程的判别准确率在50%以上,方程均有较好的预报准确率,可以用于人工增雨作业条件预测业务,但春秋季和夏季的空报率相对较高,需要在业务应用中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吕心艳  袁野  杨光  李爱华  周述学 《气象》2011,37(11):1453-1458
2011年8月环流特征如下:极涡呈现2个中心,强度偏弱。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呈4波型分布,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南,中旬西伸脊线点偏西,强度略偏强。2011年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3℃,较常年同期(20.3℃)偏高1.0℃。全国平均降水量为85.7 mm.平均降水量偏少16.5%。月内出现了10次降水过程,西北太平洋有4个热带风暴活动,其中"南玛都"登陆我国台湾省和福建省,超强台风梅花对我国东部大范围沿海造成了较大影响。江南大部、华南北部及重庆、四川东部等地持续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4个省会(直辖市)城市(上海、南京、合肥、杭州)中,合肥与南京的PM2.5浓度演变有较高的一致性。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13-2015年合肥非降水日(日降水量低于10 mm)100 m高度(代表近地层)和1000 m高度(代表边界层中上部)的72 h后向轨迹进行分类,结合合肥2013-2015年PM2.5日均浓度资料,探讨近地层和边界层中上部输送轨迹与长三角西部PM2.5浓度的关系。近地层和边界层中上部分别得到7组和6组不同的后向轨迹;不同输送轨迹对应的PM2.5浓度、重污染(重度以上污染,PM2.5日均浓度大于150 μg/m3)天数、能见度、地面风速、相对湿度等都有显著不同,尤其是在近地层。100 m高度,平均长度最短、来向偏东的轨迹组对应的PM2.5浓度均值最高(约是组内均值最低值的2倍)、重污染天数最多,且占比最高(30%),重污染日对应的气流在过去72 h下降高度均值仅28 m,明显低于其他PM2.5污染等级日;来向偏西北、长度较短的轨迹组,PM2.5浓度均值和重污染天数为第2高,这一类轨迹占比14%,气流到达本地前存在明显的下沉运动,反映了远距离输送加剧本地PM2.5重污染的特征。这两类轨迹常对应PM2.5日均浓度的上升。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2个轨迹组分别是来自东北和西南的较长轨迹组,所占比例分别为6.4%和10.3%,这2类轨迹往往对应着PM2.5日均浓度下降。1000 m高度的结果与100 m高度结果类似,但PM2.5平均浓度的组间差异不及100 m高度,与2001-2005年PM10浓度与输送轨迹的关系不同。对3 a中84个重污染日两个高度的后向轨迹进行聚类,近地层和边界层中上部各得到7类和6类PM2.5重污染日的天气形势。近地层92%的重污染日对应的海平面气压形势场上,从华北到华东属于均压区,气压梯度小,轨迹来向以偏东到偏北方向为主,垂直方向延伸高度在950 hPa以下。1000 m高度,77%的重污染日属于相对较短的轨迹组,对应的850 hPa高度场特征为从中国西北(新疆)到东南受高压控制,长三角或位于高压底部,或位于两高压之间的均压区。这对PM2.5浓度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信息管理与作业指挥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信息管理和作业指挥能力,设计开发了针对省级人工影响天气信息管理与作业指挥的业务系统。系统应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设计开发了人工影响大气信息数据库,并采用角色和极限双重管理模式,对人工影响天气信息数据库进行管理。系统针对安徽实际设计了合理的地面作业指挥流程,开发了地面作业指挥平台,提供了省级人工影响天气指导产品,并对作业流程中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控制,为安徽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安全提供了保障平台,在实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在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邦  周述学  李爱华  袁野 《气象科技》2014,42(6):1143-1146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管理中,开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智能管理系统"。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集合GPRS、GPS和GIS技术,通过作业现场与指挥中心的实时交互,构建人影业务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对人影信息(人员、装备、弹药、气象信息等)的采集、传输、数据管理及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安全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实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爱华  周述学  陈魁  纪雷  洪杰 《气象科技》2013,41(4):626-629
针对黄山光明顶的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仪在实际观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仪器自动连续观测以来每天09:00-16:00采样数据均出现异常谱,经排查发现这个时段恰好是CINRAD/SA雷达观测时段,所以考虑异常数据由雷达电磁辐射或周围电磁场的影响造成,并简要探索了其影响原因.根据金属可以屏蔽电磁波的性质,在确保钢丝网完全屏蔽雷达的电磁辐射下,考虑尽量不影响仪器周围的流场结构且易于固定等因素,经过多次试验,最终选定在雷达方向靠近雨滴谱仪器约3 m处安放钢丝网,完全屏蔽了雷达观测时对仪器的辐射,保障了观测资料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