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简述了新疆地区的地质理论研究成果、矿产地质特征,认为准噶尔、塔里木双亚幔柱是新疆金属矿产呈现"8"字型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双亚幔拉主体形成时期分别为石炭纪和二叠纪。准噶尔亚幔柱斜向天山造山带,塔里木亚幔柱近垂直,前者作用强烈、短暂,后者温和而漫长。准噶尔、塔里木盆地周缘薄弱带与内部构造体制为地幔深源岩浆及后碰撞造山岩浆的上侵提供了通道。天山造山带形成于晚石炭世,它受双亚幔柱挤压隆起作用有限,成矿局部叠加;二叠纪以来,以相对南北向挤压为主,是能源矿产主要形成时期;阿尔金、昆仑等山脉在新近纪快速隆升。基于幔枝构造启示,建议金属矿产地质找矿勘查与石油、煤炭及铀矿地质勘查展开合作,在准噶尔、塔里木两盆地内进行金属矿产综合找矿。  相似文献   
2.
Excessive alcohol consumption leads to liver disease. Extensiv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phycocyanin (C-PC), a chromophore phycocyanobilin derived from Spirulina platensis, exerts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chemical-induced organ damag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C-PC could protect against ethanol-induced acute liver injury.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triglyceride (TG), total cholesterol (CHO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liver homogenate malondialdehyde (MDA),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ontent were measured,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liver sections were examined. C-PC showed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s on serum ALT, AST, TG, CHOL, LDL and MDA, and SOD cont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liver. The structure of hepatic lobules was clear, liver sinus returned to normal, and liver cell cords were arranged in neat rows. Cloudiness, swelling,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and spotty necrosis of liver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refore, C-PC can significantly protect against ethanol-induced acute liver injury.  相似文献   
3.
节理岩体几何结构非常复杂,研究其渗流特性对于指导含水岩层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价值。应用离散裂隙网络模型DFN方法,基于VC++6.0软件平台,建立了平面渗流分析方法,分析了节理岩体不同几何分布情况下的渗透率张量特征,通过定义渗流定向性系数对岩体渗流的定向性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单组节理岩体渗流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渗流定向性随着节理角度变化显著;节理随着节理贯通性增加,节理渗透率呈现对数增加趋势;两组节理情况下,各向异性特征随着节理组间夹角变化;两组节理岩体渗流特征研究中,正交分布下,岩体仍存在各向异性,但渗流定向性系数较低;当节理倾角服从正态分布时,随着节理倾角标准差增大,渗透率增加;两组节理夹角不同时,节理渗透主方向倾角随着夹角增大而相应增大,基本沿两组节理夹角方向的角平分线方向。  相似文献   
4.
夏冬  莫伟强 《广东气象》2011,33(5):36-38
利用东莞市板岭国家基本站EC9810B O3分析仪、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及micaps常规气象资料,从天气学的角度对东莞市出现高浓度臭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日最大小时平均臭氧浓度超过国家1级标准和国家2级标准时,气温、风速和气压大致相同,相对湿度、降雨量、日照时数不同;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天气系统为地面冷高压脊、高空槽...  相似文献   
5.
藻蓝蛋白抗氧化作用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构造演化及成矿控矿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达门沟金矿是内蒙古迄今最大的金矿床,具有超大型金矿床规模。金的成矿作用对岩性没有明确的选择性,而主要是受褶皱-断裂构造的控制。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源,在有利的构造扩容带中聚积成矿。研究表明,该区的构造变形从早到晚,力学性质往往从塑性到脆性,构造规模从小到大,构造类型则是褶皱与剪切带同时形成,或相间发育。该区主要经历了4个期次的强烈褶皱-剪切作用,并形成了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第一期构造变形时岩石的流变性较强,褶皱幅度较小,一般多表现为小规模的塑性流变褶皱,并产生了小规模韧性剪切带;第二期(主期)褶皱以乌拉山主峰为主的东西向区域规模的复式背、向斜(形),并在主期褶皱的倒转翼发育了一系列与褶皱同向延伸的脆韧性剪切带,它们构成了区域性构造薄弱带;第三期为横跨叠加褶皱,使近东西向褶皱发生了南北向蛇形弯曲,伴随该期褶皱作用形成了低绿片岩相韧脆性剪切带,为深源成矿流体的贯入与集聚成矿提供了很好的赋存空间,是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第四期构造变形则以区域性隆升作用为主,使早期褶皱发生横弯褶皱的同时,还将深部形成的金矿体抬升至浅部。文中在成矿控矿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成矿规律,提出了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东莞市板岭国家基本站EC9810B O3分析仪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回归方程预报臭氧浓度,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预报值能较好反映臭氧浓度的逐日和逐时变化趋势,其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标准差都较小,说明预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于极高和极低浓度值,或浓度值出现大幅度变化,预报值与实况值有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东莞市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夏冬  贾志宏  李菲  邓雪娇  谭浩波 《广东气象》2011,33(1):60-61,63
利用2007年11月~2008年10月臭氧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东莞市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的频率分布、日变化、季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臭氧小时平均质量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级标准的频率仅为0.95%,说明目前东莞市的臭氧符合国家2级标准,达标率99.05%;臭氧质量浓度在1 d中呈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总被引:68,自引:4,他引:6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 霾天气造成能见度恶化和空气质量下降。近地层输送条件即地面流场与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密切相关。利用2004—2005年广东省466个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广州观象台常规气象资料、珠江三角洲大气成分站网器测能见度资料、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监测站网的PM10浓度资料等, 使用矢量和分析方法, 分析珠江三角洲近地层风及其对严重霾天气过程和清洁对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2004年霾天气高发季节, 东亚纬向环流比2005年同期显著, 纬向环流不显著的年份, 气流南北交换显著, 冷空气跨越南岭、到达珠江三角洲的机会比较大, 伴随冷空气的大风等天气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纬向环流显著的年份, 冷空气跨越南岭、到达珠江三角洲的机会比较小, 污染物易于堆积。珠江三角洲霾天气具有区域性特征, 旱季出现最多, 雨季出现最少。严重霾天气过程出现在每年12月至次年4月, 清洁对照过程出现在台风直接影响或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季节。与2004年相比, 2005年的静风频率较低, 且旱季风速较大, 不利于霾天气的形成。矢量和分析表明:区域霾天气过程与区域内静小风过程, 即出现气流停滞区有密切联系, 清洁对照过程与强平流输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海水硅酸盐现场自动监测技术化学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阐述了硅酸盐测量时试剂的不稳定性,介绍了还原剂配出时间与吸光值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时间的确定及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和盐度效应问题,给出了硅酸盐现场自动化学分析工艺优化流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