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1998年4月韶关雷达站改造的完成,其硬件和软件的建设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较突出的是雷达图像文件(以下简称文件)变得更加庞大,长度达153.6KB。而扩频技术只能解决雷达站与市局预报科之间的传输问题,下属县站要调用此类资料则显得费时费力,因此有必要对文件进行压缩传输。1雷达操作软件的优缺点优点:(1)可选取不同路径的文件传送到默认盘E盘中(如有E盘则送E盘根目录,如无E盘则需虚拟某子目录为E盘);(2)提供了3个用户程序接口(需为EXE可执行文件);(3)可自动生成以资料录取时间为…  相似文献   
2.
张曙  董根铭 《广东气象》2008,30(5):16-18
通过对风廓线斜距,0℃、-20℃层高度及冰雹百分比阈值的修改,观察20km、30km风廓线及订正前后冰雹指数的输出,得到了一些具有韶关本地特点的观测现象:斜距调节前后风廓线输出结果差异不大;冰雹指数产品在订正前后有比较明显的不同,对比分析表明用缺省参数比较符合冰雹发生时的实际情况,这种情况可能与广东地处低纬度地区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两年粤北前汛期强降水的时空分布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对造成粤北地区强降水回波的生成,加强及维持,减弱和消散三阶段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对强降水的预警和短时预报具有报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普勒雷达产品在两次人工增雨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张曙  戴润 《广东气象》2004,(3):20-22
对两次人工增雨作业时段局地天气变化在多普勒雷达资料中的反映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垂直液态含水量、风廓线及相对径向速度在作业前后的变化以及其对整体天气系统的指示作用,并就此得出一些使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韶关"7.19"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分析,发现在西南季风爆发的背景下,当高空槽超前于低层切变和地面锋面,在高空槽附近有不稳定能量积累,华南中部生成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往北发展造成了韶关南部的连续暴雨;而韶关北部的强降水则属于典型的锋面低槽降水。  相似文献   
6.
一次大冰雹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朱永兵  张曙 《广东气象》2005,(2):21-22,27
通过对粤北地区出现的一次大冰雹过程多普勒雷达产品及其出现的WER特征、TBSS的初步分析,认为与强上升气流有关的雷达回波特征和TBSS是降大雹的标志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粤港澳高速韶关段降雪冰冻过程统计分析,按时间梯度模式制定预报产品、临近预警和实况预警3种预报预警模式及Ⅰ到Ⅳ的4种级别,并建立降雪、冻雨和道路结冰预报预警模型实现分路段自动化预警,结果表明:(1)预报预警级别启动条件主要由冷空气强度、影响持续时间长短及降水量多少综合决定。(2)降雪、冻雨和道路结冰发生在寒潮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平流降温显著、地面0℃线过南岭、高空中层(一般700或500 hPa)为西南暖湿气流、冷暖空气南岭附近交汇。(3)气温垂直廓线分布差异造成降水相态不同,其中大气中高层为冷层0℃以下(500 hPa及以上)、中层为暖层0℃以上(700 hPa附近)、低层为冷层0℃以下(925 hPa以下),中低层存在明显逆温层,出现的降水相态为冻雨;从地面至高空各层温度都在0℃以下,则降水相态为降雪。(4)实现模型和预警条件自动化运算,数据依赖于多家数值预报气象要素预报的加权平均以及路面自动气象站监测融合数据和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中气温等实况数据,随着数值预报能力提升和路面监测密度增加,运算精准度会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2019年5月18日,广东省韶关市出现了局地特大暴雨,刷新了韶关有气象记录以来的雨量记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气象自动站观测资料、韶关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 1 °×1 °再分析资料对本次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本次过程发生的极端性成因。(1) 本次过程是粤北历史罕见的局地暖区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天气尺度的背景场较弱,极端性条件不显著,但能从中尺度分析场分析出暴雨潜势。(2) 暴雨发生之前,韶关一直处于偏南暖湿气流控制的区域,并且随着对流抑制减小为0,对流有效位能增强,自由对流高度下降至近地面,使得气块更容易被强迫抬升。(3) 多个单体持续发展与合并,出现“列车效应”,近地面冷池维持向南楔入,低层西南风加强叠加于冷池上导致强风速辐合辐散区和中气旋的出现,是维持强回波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回波呈暖区降水的垂直结构特性,也呈现出近地面层冷池对暖湿气流强迫抬升的结构特征,侧面说明了强降水触发机制。(4) 地形对对流触发和暴雨的增幅有重要影响,峡谷和喇叭口地形加强了偏南气流的汇入及辐合作用,山前迎风坡除了地形抬升作用外,位于山前的地面辐合线对于对流既有触发又有加强与维持的作用。(5) 山前强水平温度梯度为对流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当初生对流出现降雨之后,水平温度梯度进一步加强,形成了温度梯度与对流强度之间的正反馈过程,因而对流持续发展与维持。(6) 对于此类突发的短历时强降水造成的暖区暴雨,监测和短临预警仍然是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