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气温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的诊断和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重建了中国东部71个站1880—2004年四季气温距平序列。通过EOF分析发现了中国气温变化的2种最基本的模态:东部一致变化和关内关外相反变化。这2种模态不随季节变化,而且在不同时期也是稳定的。通过研究这2种模态与变暖趋势的关系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变暖主要是由于第一模态在该时期持续的正位相增强造成的;而20世纪20~40年代的变暖主要是由于第二模态所呈现的正位相所造成的。此外,我们检验了这2种模态在大气环流模式(CAM)中的表现。结果表明:121年(模式中1880—2000年)的集合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重现第一模态的变化,而第二模态则仅在冬季表现明显。最后,以冬季为例,利用1880—2004年重建及观测的500 hPa高度场资料,通过合成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这2种模态的环流机制:第一模态正位相对应纬向环流增强,表现在地面气温分布上为东部一致变暖。而负位相则对应东亚大槽加深,东部地区一致变冷。第二模态正位相对应的环流分布则为从东亚北部到阿留申为负距平,东亚到北太平洋中纬度为正距平;对应地面气温分布为关内变暖关外变冷。负位相时环流分布基本相反。这样的环流机制得到了模式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短期气候预测的评估问题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评估月、季尺度短期气候预测结果的方法 ,比较了相关系数(R)、预报技巧分 (S)和准确率 (P)的特点 ,并对当前国内外气候预测业务水平进行了分析 ,着重对大气环流、气温、降水及 ENSO的预测水平进行了评估 ,指出国内外月、季尺度的降水预报的水平目前在 55%~ 60 %左右 ,对 ENSO的发生、结束和强度的预报水平有限 .文中探讨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可预报性问题 ,提出月、季尺度气候预测的可预报性的理论上限可能为 6~ 1 2月 ,准确率在 80 %~ 85%之间 .  相似文献   
3.
年代际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48,自引:17,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括的介绍了中国科学家近几年在年代际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中国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北太平洋涛动(NPO)与中国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关系,北太平洋海面温度(SST)年代际模及其影响,大气环流系统的年代际变化以及气候突变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气模式比较计划(AMIP)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AMIP及参加AMIP的模式的模拟概况,指出几乎所有模式都能够模拟出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平均季节结构,但没有任何一个模式在各方面都好,而且模式一般高估了季节循环的方法,低估了年际变率,并且各个模式在模拟不同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时彼此差别也较大,文章还重点讨论了云辐射及陆面水文过程,指出观测与模拟高低云量存在较大差异,而云量可能并不是影响辐射平衡唯一因子,云的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年循环存在着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重建的1880-1950年500 hPa高度场资料和1951-2004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年际尺度上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在东亚沿岸存在一个明显的自北向南的正-负-正环流模态,即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与副热带高压存在一种同向变化、而它们之间区域的高度场为反向变化的遥相关关系;同时分析了这种大气环流模态与1880-2004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在年际尺度上,正-负-正的环流模态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的降水有很好的正相关,当夏季的环流处在阻塞高压偏强,且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强、日本及其以东地区上空高度场偏低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6.
A great deal of palaeoenvironmental and palaeoclimatic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 predominant temperature drop and an aridiflcation occurred at ca. 4.0 ka BP. Palaeoclimate studies in China support this dedution. The collapse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at ca. 4.0 ka BP in the Nile Valley and Mesopotamia has been attributed to climate-induced aridification. A widespread alternation of the ancient cultures was also found in China at ca. 4.0 ka BP in concert with the collapse of the civilizations in the Old World. Palaeoclimatic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abrupt climate change at 4.0 ka BP is one of the realizations of the cold phase in millennial scale climate oscillations,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modulation of the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THC) over the Atlantic Ocean. Therefore, this study conducts a numerical experiment of a GCM with SST forcing to simulate the impact of the weakening of the THC. Results show a drop in temperature from North Europe, the northern middle East Asia, and northern East Asia  相似文献   
7.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年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1 分析方法   195 1年之前中国的降水量观测记录残缺不全 ,而且主要限于东部地区 ,因此对近百年的全国降水量的变化还没有系统的了解。 2 0 0 0年王绍武等[1]建立了 1880年以来中国东部季降水量序列。这个序列包括中国东部均匀分布的 35个站 (站点位置见图 1中星号 ) ,时间自 1880年到 1999年 ,但是时间分辨率只达到季。因为所有的缺测都是用史料插补的 ,而史料的精度有限 ,不可能重建月的降水量。不过 ,35个站的降水量序列对中国还是有相当好的代表性。根据 195 1~ 1990年资料 ,35个站平均年降水量与 165个站 (大陆内 160个站加台湾地…  相似文献   
8.
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振荡的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分析了近10a来世界上发表的10个高分辨率全新世气候变化代用资料序列。比较北大西洋冷事件及亚非季风区弱季风事件年代学,发现两者有很大的一致性。全新世北大西洋共发生9次冷事件,也是弱季风事件。但有的资料表明北大西洋发生冷事件时,中国东北夏季风降水增加。  相似文献   
9.
国外关于年代际气候变率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绍武  朱锦红 《气象学报》1999,57(3):376-384
文中指出在气候变率与可预报性研究计划中,列出年代际气候变率及可预报性研究子计划充分显示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年代际气候变率的研究成果,特别对全球气候变暖、海气相互作用、温盐环流、自然气候变率和ENSO的年代际变率的研究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年代际气候变率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重建的1880-1950年500 hPa高度场资料和1951-2004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年际尺度上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在东亚沿岸存在一个明显的自北向南的正-负-正环流模态,即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与副热带高压存在一种同向变化、而它们之间区域的高度场为反向变化的遥相关关系;同时分析了这种大气环流模态与1880-2004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在年际尺度上,正-负-正的环流模态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的降水有很好的正相关,当夏季的环流处在阻塞高压偏强,且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强、日本及其以东地区上空高度场偏低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