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及NEC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2月22—23日北疆沿天山的局地暴雪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物理量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为暴雪的出现提供了充分的动力和水汽条件;伊犁河谷的暖性倒槽与南下弱冷空气的相互作用在局地暴雪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暴雪落区位于"Ω"型低压倒槽东、西两侧的弯曲区域,也就是冷暖空气交汇的冷空气一侧;暴雪区低层干暖、上层湿冷的大气层结,配合弱冷空气活动,十分有利于上升运动的触发;暴雪区受局地地形影响在降雪过程中处于迎风坡气流辐合区,有利于近地层空气的辐合抬升和降雪的持续。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AWOS)、微波辐射计及FY4A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等资料对2019年12月9~13日发生于北疆沿天山一带的一次持续性浓雾天气进行观测特征及演变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雾天气过程是发生在500 hPa高空脊区控制,低层不断有暖平流东伸,地面位于蒙古冷高压后部均压场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2)大雾发生前,地面明显升温有利于地表融雪、水汽蒸发,这为浓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浓雾维持期间,地面风速维持1 m.s-1左右的弱风场,温度露点差≤2℃,空气接近饱和,准噶尔盆地低洼地形均为浓雾维持提供有力环境条件。浓雾消散期间,风速增大,急剧降温,快速增湿,有利于雾滴凝结为米雪,使得浓雾消散。(3)Brunt-Vaisala(布伦特-维萨拉)指数能较好的反映浓雾期间边界层稳定度,并能提炼出相关稳定度阈值。浓雾期间相对湿度≥85%高度层主要集中在100米以下的贴地层,持续深厚的湿度层为浓雾形成和持续提供较好水汽条件,大雾期间强逆温层顶主要维持在600 m高度,当逆温层顶高度抬升时,有利于雾滴粒子、水汽粒子向上扩散,能见度好转。(4)FY4A卫星的多通道可见光及红外通道差图像能较好的监视白天及夜间大雾的形成、维持及生消变化,对于业务中短时临近预报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地基微波辐射计对乌鲁木齐暴雨天气过程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P-3000A是一种新型大气探测仪器,可以连续得到从地面到10km高度上高分辨率的温度、相对湿度、水汽廓线以及液态水廓线。通过选取2011年5月1日的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分析在降水发生前后的水汽密度和液态水含量的变化,发现大气降水与水汽密度和液态水含量有很紧密的联系。大气中的可降水量一般会维持在25mm,当大气中的可降水量值超过50mm,液态水含量值开始增加的时候,发生降水的可能性增大;降水过后,液态水含量若是没有回落到0.0mm以内,在未来的2~3h内还是会发生降水,因此研究微波辐射计探测的大气水汽密度和液态水含量,将有助于提高短时、临近预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5.
利用HTG-3型微波辐射计在乌鲁木齐机场进行试验验证期间获得的数据资料,采集了2016年10月—2017年1月出现的多个持续浓雾天气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微波辐射计可以实时监测边界层温湿条件演变,有效弥补常规探空资料时间分辨率低的问题,可以在监测持续浓雾演变,研究持续浓雾的形成发展机制,提高临近预报能力上发挥有效作用;2)综合水汽含量(IWV)能够反映空中水汽消长情况。持续浓雾多是水汽缓慢耗散的过程。液态水路径(LWP)的增长波动变化与持续浓雾的生消变化有一定的对应;3)持续浓雾时地面到500~1000 m多为相对湿度95%以上高湿高饱和状态;4)贴地逆温的建立或加强是持续浓雾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以NCEP资料为初始场和侧边界条件,利用WRF模式对东、西天山地形对2015年12月9—12日大暴雪影响进行敏感性试验,从降水强度和分布等方面对比分析模拟结果,探讨地形在暴雪过程中的作用,对成因进行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降雪发生是高空西南急流抽吸、低层风切变及风速辐合、偏北风与地形强迫抬升、地面冷锋移动缓慢等共同造成的。(2)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地形对强降雪的落区、强度影响很大,东、西天山高度与强降雪强度正相关,东、西天山高度降低、强降雪落区沿环流方向移动。(3)地形动力强迫整体上增强次级环流圈。近地面上升速度中心出现在迎风坡山脚至山腰区域,并向两侧递减,与此次大暴雪中心落区以及乌鲁木齐附近测站降雪量分布吻合,东、西天山地形高度降低50%,近地面上升速度中心值减少30%。地形强迫东、西天山峡谷近地面生成辐合中心和辐合线,辐合中心强度与地形高度正相关。(4)地形强迫抬升有加强水汽辐合汇聚的作用,东、西天山地形高度降低50%,水汽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减少30%。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6—2017年乌鲁木齐机场冬季浓雾个例,根据浓雾出现时环流形势分为槽后—脊前和偏西气流弱短波两类,进一步分析微波辐射计监测气象要素变化,结果表明浓雾出现、持续、结束与气象要素变化紧密相关:90%浓雾个例出现在综合水汽含量持续下降阶段,浓雾出现前1 h综合水汽含量降幅0.1~1.5 kg/m2。浓雾出现前1 h近地面相对湿度增幅5%~15%,浓雾出现时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出现90%以上的湿区,多数出现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湿区,并向垂直方向扩展、接地;近地面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湿区消失,主导能见度好转。浓雾出现前30~60 min近地面探空气温持续降温,同时出现贴地逆温层,500~1500 m高度探空气温增温出现更早;浓雾结束前形成脱地逆温层,近地面出现等温层或减温层;浓雾结束时近地面增温,或近地面等温层或减温层高度达到300 m以上。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数值模拟资料,对乌鲁木齐2010年12月2-3日对飞行安全有较大影响的风切变颠簸天气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结果表明,局地性东南风层的形成和下传造成的水平方向上非东南风与东南风的切变、锋区南压过程中在北疆沿天山一带低空诱发的小范围风场扰动对东南风层短暂破坏而引起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风向风速的迅即变化,是造成机场附近风切变颠簸的原因。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对此次风切变天气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有助于在探测资料有限的情况下了解风切变的细微结构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9.
利用WRF模式和GFS资料对一次大尺度天气系统作用下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回报,分析了WRF模式不同降水方案和3种不同的水平分辨率(45km,15km和5km)对降水预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对于大尺度强迫作用较强的暴雨,尤其是层状云降水为主的暴雨,云微物理过程方案对降水的影响远大于积云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的影响。②WRF模式不同的微物理过程方案对各等级降水量的预报效果差别较大。其中Kessler方案的TS评分明显随降水量级的增加而减小,其他6个方案的TS评分都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即小雨和暴雨的TS评分较高,而中雨和大雨的TS评分较低。③对于小雨量级的降水,Lin方案的预报效果最好;对于中雨和大雨量级的降水,WSM 3方案的预报效果最好;对于暴雨量级的降水,WSM 5方案的预报效果最好;整体预报效果最好的是WSM 3方案,其次是WSM 5方案,Kessler方案最差。④WRF模式的降水预报效果并不总是随水平分辨率的提高而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的提高存在明显的阈值(15km左右),当模式的水平分辨率提高到超过这一阈值以后,预报效果开始转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