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多年来积累了近16 000张手绘太阳黑子观测数据,建立完善的查询与统计系统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统计分析成为必要。数字化数据包括太阳黑子记录近9万个,有效记录数据100万余个。系统提供了一个数据管理、数据检索、数据统计分析的平台。借助数据管理系统,可对太阳黑子相关参数进行长周期的统计。  相似文献   
2.
固体潮观测中的震颤异常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震与固体潮台站的日常监测中,常发现有一些异常"脉动"信号叠加在固体潮曲线上.这些异常"脉动"与宽频带数字地震计的观测在时间上同步、一致,其中的一部分由发生在西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引起,而其他的则大多与强地震相伴随,统称为震颤异常波.本文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地震与固体潮观测台站(HUST)的概况,报道了该台应用 DZW重力仪和VS-1倾斜仪观测记录到的大量震颤异常波事例.大量观测事实表明:中国固体潮台站记录的震颤异常波,绝大多数只在DZW重力仪和VS-1倾斜仪的低通滤波1 通道(LP1)出现,而在其低通滤波2通道(LP2)和其他固体潮仪器中则罕有发现;震颤异常波的包络线大多呈"纺锤状"或"尾巴状",持续时间多为1~3天. 通过对震颤异常波和固体潮观测仪器的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震颤异常波实际上就是一种来源复杂的地球脉动信号,响应范围广泛,可被宽频带数字地震计和固体潮仪器记录.由西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引起的震颤异常波的主要周期在3~7 s范围,而强震前的震颤异常波则除此外,还包含10~60 s及更长周期的信号.固体潮仪器对震颤异常波响应的差异是因为仪器的传递函数不同和特性所致. DZW重力仪和VS-1倾斜仪分钟值采样数据中的震颤异常波,只是真实信号的一种"混叠"或映射.强震前的震颤异常波是否与地震有关?是否是震兆?尚需做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虚拟太阳天文台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太阳物理研究的深入、观测仪器的发展、观测数据的积累,促使人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使研究者能够方便地检索、分析和使用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波段上观测得到的大量与太阳有关的数据,从而能探索更多悬而未决的科学谜题。这就是虚拟太阳天文台(VSO)项目被提出后得到有关天文台、研究所和大学积极响应并迅速投入运作的原因所在。介绍了虚拟太阳天文台的由来、作用、采用的技术和发展状况等。  相似文献   
4.
黄忠  林钢  曾沁  张东 《广东气象》2002,(3):11-13,41
北江是珠江三大支流之一 ,北江流域主要包括清远市和韶关市绝大部分县市以及湖南省的临武、宜章两县部分地区。由于广东省地形北高南低的特点 ,北江的洪水直接威胁珠江三角洲的安全 ,所以历来是广东省防汛的重点。暴雨是造成江河水位上涨的最主要原因。但流域内某个或某几个地方 (站点 )出现暴雨 ,对江河的水位贡献有多大呢 ?这就必须使用面雨量的概念。因为面雨量是整个流域内单位面积上的平均降水量 ,能较客观地反映整个流域的降水情况。本文对 1 968年以来北江流域面雨量超过 5 0mm的降水过程的天气形势和影响系统进行分析归类 ,试图找…  相似文献   
5.
不同太阳观测站间存在观测时间、观测范围、观测设备等差异,为了方便科学研究,有必要找到不同观测站间太阳图像自动配准与定位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尺度不变特征点匹配的太阳磁场图像配准与定位方法。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对比度增强、降采样等预处理;其次,采用尺度不变特征检测算法提取两图的尺度不变特征点;然后,寻找同名点的方法对两幅图像特征点进行粗配准和粗定位;最后,基于粗定位区域实现太阳磁场图像的精确配准和定位。开展了不同时段磁场图像的配准和定位实验,对匹配点对数、匹配准确率、匹配误差等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自动、准确、快速地实现太阳磁场图像的配准与定位。  相似文献   
6.
业务流程个性化和可视化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沁  林钢  薛登智  翁向宇 《气象》2003,29(5):26-29
引入面向对象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业务流程组件的概念,通过通用的业务流程组件的建模,并将其参数化而使得业务流程平台成为根据用户权限而可以自由进行可视化组装的工作平台。设计了新的会商流程,实现了天气预报会商的多媒体化,同时输出多媒体的天气预报幻灯片,作为台站之间交流的信息产品。  相似文献   
7.
DZW重力仪和VS-1倾斜仪的传递函数与响应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DZW重力仪和VS-1倾斜仪的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报道HUST台站用其观测到的"震颤异常波".给出仪器系统的传递函数,描述固体潮观测仪器的特点和参数检验,并对观测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8.
2003年广东省夏季的异常高温天气及气候背景   总被引:17,自引:1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3年夏季广东省出现的异常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异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用小波分析研究了高温期的低频振荡,并用EOF和相关分析研究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气候背景。结果表明,2003年广东夏季的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7月初-8月中旬初。除雷州半岛以外的广东其余地区均出现异常高温,且高温日数大多比历年同期偏多1.2倍。高温天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存在60—80天左右的季节内振荡。影响高温天气的主要系统为副热带高压,当菲律宾附近同时有热带气旋活动时,有利于广东出现异常的高温天气。2003年7月乌拉尔山以西和鄂霍次克海附近地区异常偏强的阻塞高压及前冬太平洋海温距平呈厄尔尼诺的分布型,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副高异常偏强,位置偏南,持久控制江南到华南。广东高温天气始于5月,结束于10月,主要发生在7-8月份,具有相当的同步性。从1960年代起,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1960年代初、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1990年代末至今。  相似文献   
9.
华南连续性特大致洪暴雨个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东  林钢  叶萌  陈桂兴  汪瑛 《气象科技》2007,35(1):82-87
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越赤道气流、降水时空分布以及过程开始、持续和结束环流时特征等方面对2005年6月18~24日华南连续性特大致洪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暴雨的空间分布有着双雨带特征,即南北两条雨带,北面雨带对应着切变线,南面的雨带对应着低空急流;暴雨开始前及暴雨过程中,索马里附近一直维持强盛的越赤道气流,同时在100°~160°E之间也有越赤道气流活动并有西进现象;500hPa西风槽、850hPa切变线是这次过程开始和维持的重要系统;华南上空对流层高层东风的建立是这次过程结束时重要特征;南海北部至广东上空低空急流中心风速的周期性脉动与广东强降水的日变化现象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数值剖析0411号热带气旋位置不连续变化和强度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竟0411号热带气旋(TC0411)出现数小时内向北"走"了300多公里且急剧加强的异常现象,根据TC0411经向环流特征(辐合抬升ω<0的水汽多来自偏南风v>0)及其与第2类条件不稳定(CISK)机制的密切关系,运用反映南海经向环流的线性诊断模式(包含边界效应、各稳定度及17个内力因子),对TC0411进行定量诊断。结果表明:南海东北部深厚强盛的偏南风急流及其造成的弱惯性稳定度为TC0411发生发展(向北不连续位移)提供了有利水汽输送和抬升(驱动)条件。其中,对偏南风有突出正贡献的边界效应与5°N西南夏季风和西太平洋东南风的辐合有关;驱动地转南风的气压梯度力与中南半岛季风槽、西太平洋高压和高层东风扰动有关。驱动非地转南风的内力因子主要是与斜压不稳定有关的平均经向温度平流、与西南风急流切变场有关的涡动西风动量经向输送、与夏季风环流和高层东风扰动相互作用有关的平均西风动量纬向输送及与非对称动力热力场有关的涡动温度平流。TC0411向北不连续位移实质为22.7°N附近生成新热带低压(TD)和19°N附近TD消亡的结果。2004年7月26日20时—27日02时激发22.7°N附近上升运动(19°N附近下沉运动)的主要因子是平均经向温度平流和涡动西风动量水平输送(平均西风动量纬向输送和涡动温度平流)。27日02—14时使新TD加强为热带风暴(TS)并维持的主要因子是潜热加热和平均经向温度平流。根据以上分析,建议业务预报应着眼于深厚强盛西南风急流和温度平流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