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全面分析浙江省不同区域能见度变化基本特征及影响机理,基于杭州、宁波、温州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2013-2014年逐时能见度观测资料,比较分析了3市能见度变化的基本特征。发现3市不同等级能见度出现频率基本一致,随着能见度等级的提高,出现频率逐渐降低;从能见度的日变化来看,07时(北京时)前后最低,之后缓慢上升,14-15时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全年有两个能见度较低时段,分别出现在12月-次年2月和5-6月;总体而言,宁波能见度最优,杭州和温州大体相当。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3市能见度均有显著的日周期,高频波段呈现出多个显著谱峰,低频波段存在若干显著谱峰。进一步开展机理分析,发现相对湿度和PM2.5浓度是调制大气能见度的关键因子,相对湿度增大、PM2.5浓度升高导致能见度降低。在同一相对湿度等级下,初始阶段能见度随PM2.5浓度的升高迅速降低,到达“拐点”之后降低速率趋于缓慢。在同一PM2.5浓度水平下,相对湿度越大,能见度越低,说明水汽对能见度也有重要影响。基于相对湿度和PM2.5浓度两个因子,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案构建了大气能见度定量统计模型,总体而言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最后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值得进一步发掘的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自动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细化气候变化分析及气候预测服务亟待发展,对高分辨率优质量的气候资料需求不断增长。本文利用缺测率、对比差值、空间一致性、粗差率、一致率5个指标对2009—2014年浙江省2 209个自动站温度数据进行评估分析,运用开放式可调整的评分标准,选取数据质量稳定可靠的站点,满足气候研究与业务的发展需求。共取得91个一级可用站,499个二级可用站,363个三级可用站,一级站主要分布于宁波和嘉兴地区,二级和三级站在各地都有较均匀的分布。在全省气候统计分析中,可以根据需求利用可用站。此外,有可用自动站参与的温度分布图完美呈现了地形对温度的影响,也使城市化发展突显出来,精细化的气候分析能更有效的为高山地区耕种制度及城市建设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浙江干旱特征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干旱综合指数对浙江自1952年以来的干旱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用小波分析方法对50多年来的夏秋季降水、气温进行分析.研究指出:浙江发生强干旱往往会连续两年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及21世纪以来浙江干旱强度比较强,强干旱的发生与夏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是同步的;70年代末气候发生突变,浙江从干旱期转入湿润期,21世纪以来,气候有一次小振动,浙江由湿润期转入干旱多发.  相似文献   
4.
樊高峰 《浙江气象》2006,27(3):47-48,F0003
浙江省2006年春季气温偏高,日照偏多,降水浙西、浙南偏多,浙北、浙中偏少。3月和4月出现两次寒潮过程,其中3月中旬寒潮过程对春茶等作物影响严重。台风“珍珠”影响浙江有利有弊。春季多次发生大风过程和暴雨天气,部分地区受影响较重。  相似文献   
5.
GIS在衢州市茶叶种植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樊高峰 《浙江气象》2003,24(1):33-36,F003
建立了衢州市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气候要素推算模型和GIS的离散点插植,建立与DEM同分辨率的栅格图。由此利用小网格推算衢州农业气候资源的立体分布,分析研究茶叶种植气候区划,获得较好的效果,对茶叶种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4年浙江省主要气候事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高峰  苗长明 《浙江气象》2005,26(4):15-18,44
回顾了2004年浙江省主要气候事件。2004年浙江气候特点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气象灾害发生种类多,灾害损失重。尤其是台风、高温、干旱、强对流、大雪及气候持续偏暖等气候事件,给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樊高峰  马浩  任律  肖晶晶 《气象》2017,43(12):1527-1533
为清楚认识降水对能见度及PM_(2.5)浓度的影响,以杭州为例,采用2014—2015年逐分钟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降水条件下能见度及PM_(2.5)浓度的分布特征,建立了不同强度降水影响能见度及PM_(2.5)浓度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大小及持续时间对能见度与PM_(2.5)浓度有明显作用,不仅持续稳定的降水过程能够造成持续的低能见度,突发性强降水更能造成能见度大幅降低;降水与能见度之间关系符合幂函数分布特征,能见度随降水量增加从快速下降过渡到慢速下降,中间存在一个拐点。降水对PM_(2.5)的清除作用受降水量及降水前PM_(2.5)浓度大小共同作用,降水对PM_(2.5)的清除作用在降水较小并持续时,会造成PM_(2.5)浓度的缓慢下降;而强降水过程对PM_(2.5)的清除作用十分明显,降水量、PM_(2.5)浓度、能见度三者之间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同步变化。基于降水量与降水前PM_(2.5)浓度两个因子,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案构建了降水影响PM_(2.5)浓度的定量统计模型,拟合结果与实况较为吻合,说明模型抓住了降水情景下影响PM_(2.5)浓度变化的关键因子。最后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值得进一步发掘的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樊高峰  毛裕定  苗长明 《浙江气象》2005,26(1):47-48,F003
2004年秋季,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继夏季遭受严重的高温干旱后,秋旱又有抬头,并不断加强.秋季受一个热带气旋登陆影响,一个台风外围影响.两次强降水使浙东南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另外寒潮低温及大雾对农业、交通也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小波分析方法诊断杭州近50 a夏季气温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樊高峰  苗长明 《气象科学》2008,28(4):431-434
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杭州市1951年以来的夏季气温进行分析,发现杭州夏季平均气温发生过4次转折,每次年代际转换中都伴随着年际剧烈振荡.1978-1981年是一次大幅度转折点,随后气温剧烈振荡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多,强度增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杭州夏季平均气温周期多变,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基于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上的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sible and infrared radiometer,VIRR)和微波湿度计(microwave humidity sounder,MWHS)数据,通过IDL语言开发设计了"FY-3微波水汽三维显示软件"。该软件可根据白天或夜晚监测时次的不同,自动生成由VIRR的3个通道(B6,B2,B1)合成且叠加4个高度(地表、850hPa,500 hPa和300 hPa)的微波水汽分布图(白天)或由VIRR热红外通道(B5)的云顶亮温图叠加微波水汽分布图(夜晚)。在热带气旋和梅雨监测预警中的应用表明:微波水汽三维可视化的结果综合了FY-3可见光红外数据在空间分辨率上和微波湿度数据在不同大气高度层垂直探测能力上各自的优势,其表达形式简洁、直观。该方法可以作为强天气监测预警的有效补充手段,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