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质学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常东亚冬季风激发ENSO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1,他引:29  
李崇银  穆明权 《大气科学》1998,22(4):481-490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和海-气耦合模式(CGCM)分别就冬半年东亚冬季风异常对赤道太平洋的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无论在 OGCM 中还是在 CGCM 中,持续的冬季风强异常将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水温(SST)的明显正异常,其分布类似观测到的El Ni?o事件;而持续的冬季风弱异常将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SST的明显负异常,其分布十分类似观测到的La Ni?a事件。因此,数值模拟进一步证实了我们过去从资料诊断和理论分析中得到的结论,即东亚冬季风异常是激发产生 ENSO 的重要机制。对模式资料的分析还清楚表明,异常东亚冬季风将激发异常海洋Kelvin波和使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出现强异常,它们是激发ENSO的重要物理因素,这与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系统分析了观测海温强迫9层大气环流模式的模拟资料,结果表明该大气环流模式能够对与ElNino、LaNina事件爆发有关的赤道太平洋异常纬向风和对流活动有很好的模拟;模拟中的东亚冬季风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与观测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而且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年际变化具有显著的2~7年的周期,即东亚冬季风异常与ENSO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 II.GCM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类似大气环流模式比较计划(AMIP)的数值模拟,将实际观测的海表水温(SST)资料引入模式进行40多年的数值积分,得到长时间的大气环流模拟结果。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无论是大气中的主要涛动和遥相关型,还是重要大气环流系统都极为清楚地存在着年代际变化特征,包括10~20年准周期振荡和可能的30年以上的准周期振荡;而且上述主要环流系统的形势及其年代际变化大都与实际观测资料所给出的结果相一致。顺便分析中国东部气候的模拟结果,年代际变化特征(包括60年代的气候突变)也很清楚,并同大气环流变化配合十分合理。结果也表明,同研究季节和年际变化一样,大气环流模式(AGCM)数值模拟也是研究大气环流和气候年代际变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及其气候影响   总被引:66,自引:12,他引:6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崇银  穆明权 《大气科学》2001,25(4):433-443
对近百年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温(SST)确实存在着偶极子型振荡的变化特征,它在9~11月最强,而在1~4月最弱;年际变化(4~5年周期)和年代际变化(主要为20~25年周期)也十分清楚.这个偶极子主要有正位相型(海温西高东低)和负位相型(海温东高西低);一般正位相型的振幅强于负位相型.尽管在极个别年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似乎与太平洋ENSO无关,但总体而论,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偶极子(类似ENSO)有很好负相关.它们的联系主要是赤道大气纬向(Walker)环流.资料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与亚洲南部流场、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都有明显关系,表明它对亚洲季风活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及其气候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李崇银  穆明权 《大气科学》2001,25(4):433-443
对近百年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温(SST)确实存在着偶极子型振荡的变化特征,它在9-11最强,而在1-4月最弱;年际变化(4-5年周期0和年代际变化(主要为20-25年周期)也十分清楚。这个偶极子主要有正位相型(海温西高东低)和负位相型(海温东高西低);一般正位相型的振幅强于负位相型。尽管在极个别年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似乎与太平洋ENSO无关,但总体而论,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偶极子(类似ENSO)有很好负相关。它们的联系主要是赤道大气纬向(Walker)环流。资料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与亚洲南部流场、青藏高原和西太平洋副高都有明显关系,表明它对亚洲季风活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的一系列分析研究表明,ENSO与异常东亚冬季风之间有相互影响,持续的强(弱)东亚冬季风通过引起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的西(东)风异常对El Niño/La Niña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的年际变化(循环)与ENSO发生有密切关系;ENSO的真正源在西太平洋暖池,暖池正(负)SOTA沿赤道温跃层东传到东太平洋,便导致El Niño/La Niña的爆发;在暖池正(负)SOTA沿赤道东传的同时,有负(正)SOTA沿10°N和10°S纬度带向西传播,从而构成SOTA的循环;热带太平洋SOTA循环的驱动者是赤道西太平洋的异常纬向风。进而可以认为:ENSO实质上是主要由异常东亚季风引起的赤道西太平洋异常纬向风所驱动的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的年际循环。  相似文献   
7.
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 与ENSO循环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穆明权  李崇银 《大气科学》2000,24(4):447-460
利用1964~1993年的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资料,进一步分析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与ENSO循环的关系。合成及相关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的暖(冷)异常及其东传对ENSO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且更直接的作用。然而,赤道西太平洋异常纬向风是造成次表层海温异常东传的重要原因,而纬向风的异常又是由于东亚冬季风异常活动所引起的,这间接地说明了异常东亚冬季风对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距平东传的重要作用。通过研究还发现,ENSO发生后,北半球副热带地区将有次表层暖(冷)海温距平沿着10~20oN纬带西传,这是导致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发生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与ENSO循环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Near 100-year observed data sets are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 of seasurface temperature(SST)in the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has a feature as a dipole oscillation.Thesituation of the dipole oscillation mainly shows the positive phase pattern(higher SST in the westand lower SST in the east than normal)and the negative phase pattern(higher SST in the east andlower SST in the west).The amplitude of the positive phas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negativephase.The dipole is stronger in September—November and weaker in January—April than inother months.It principally shows obviously inter-annual(4—5 year period)and inter-decadalvariation(25—30 year period).Although the Indian Ocean dipole in the individual year seems tobe independent of ENSO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in general,the Indian Ocean dipole hasobvious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acific Ocean “dipole”(similar to the inverse phase ofENSO).The atmospheric zonal(Walker) circulation is fundamental for relating the two dipoles toeach other.  相似文献   
9.
1998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活动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利用NCEP再分析及TBB资料,系统地研究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大气季节内振荡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南海及其临近地区30~60天低频振荡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南海及临近地区30~60天低频纬向风及低频动能的时间-经(纬)度剖面明显地反映出该地区的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加强是由于其临近地区(菲律宾以东)30~60天低频气旋发展及其向西扩展的结果,与孟加拉湾地区低频气旋的活动关系不大;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地区为850hPa低频动能的大值区,而200hPa上为一弱区,反映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该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有上弱下强的垂直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南海及其临近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活动主要为局地振荡型,夏季风爆发后才有明显的向北传播,成为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东亚大气环流和天气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1980和1986年南海地区30~60天低频动能的发展特征与1998年的类似,说明了南海及其临近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局地振荡特征并不是1998年所特有的,它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有普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气季节内振荡及其重要作用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季节内振荡(ISO)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气科学的重要前沿研究课题.作者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十多年来在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及其对其他气候系统的重要作用方面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尤其是新近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热带大气ISO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活动规律;中高纬度大气ISO的基本特征和活动规律,以及与热带大气ISO的主要差别;全球大气低频(30~60天)遥相关特征;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动力学机制;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南海(亚洲)夏季风爆发,以及对南海(东亚)夏季风异常的重要作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l Nin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