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9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一段气象节目制作的实例,浅析了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中各种主要设备的综合使用及切换台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海底铁锰结壳和结核是重要的海底矿产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金属元素并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文主要以南海多金属结壳(核)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分析(FTI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铁锰矿物的矿物学和谱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粉晶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多金属结壳的矿物组成为水羟锰矿、石英和长石,结核的矿物组成为钡镁锰矿、水羟锰矿、石英和长石,铁相矿物均为无定形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并且锰相矿物和铁相矿物的结晶程度均较差。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多金属结核和结壳中的铁锰矿物具有大量表面羟基,这些含质子表面羟基官能团,可为海水中各成矿元素的络合提供丰富的活性位点。XPS分析表明多金属结核和结壳中铁锰矿物表面以Fe、Mn和O元素为主,其中Fe呈正三价态,Mn以正四、正三价为主,可能还含有少部分正二价态。对比南海多金属结壳(核)与太平海山结壳,南海多金属结壳(核)具有更为显著的表面羟基氧(-OH)含量,而太平洋海山结壳则以晶格氧(O2-)为主,表明太平洋海山结壳铁锰矿物结晶程度较南海多金属结壳(核)高。综合研究表明,在海底铁锰结壳和结核中(氢)氧化锰/铁矿物与海水之间界面效应对金属离子的富集机理主要有:(1)金属离子与矿物表面羟基进行络合反应,形成以配位键相连的羟基络合物,或与表面的质子交换生成稳定的内层络合物;(2)矿物的带电表面与金属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双电层,生成外层络合物;(3)金属离子与矿物结构中的Mn、Fe离子同晶置换而成为结构阳离子。  相似文献   
3.
从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角度出发,利用农田优化灌溉技术,结合通辽地区农业生产实际,确立优化灌溉技术推广示范田,历经3年的推广试验,灌溉指标明确,经济效益和服务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科技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应用,以及计算机美工设计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气象媒体开始使用美工设计来吸引公众的眼球,提升气象媒体的形象。文章根据内蒙古各气象媒体发展的现状,通过4个不同的方面探讨美工设计在气象媒体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阿尔山市35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阿尔山市35年(1971-2006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时间序列,统计分析了其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初霜日平均值为8月31日,时间序列绝对变率为8.5d,线性趋势呈平稳微弱上升趋势;终霜日平均值为6月9日。时间序列绝对变率为9.1d,线性趋势呈平稳微弱下降趋势;而无霜期平均值为81d,绝对变率为13d,线性趋势呈平稳增长趋势。初霜日、终霜日及无霜期的稳定变化趋势,对于预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沉积物粒度和微形态特征空间分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讨巴丹吉林沙漠风沙沉积物特征分异规律,采用野外实地采集和实验分析的方法,对沙漠边缘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微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区整体以细沙为主,中沙与极细沙次之;从局部上看,东南部以中沙为主,北部以粉沙黏土为主,西部地区以粗沙和极粗沙为主,与主导风向(西风和西北风)的分选作用一致。(2)北部和南部分别受河流和山脉影响,平均粒径较小,其余地区无明显差异。分选性在东南部最佳。粒度参数关系表明分选性在南部地区随着粒径变小而变好,偏度值随粒径变小而降低,峰度值随粒径变小而变宽,而在其他地区并没有明显的规律。(3)石英沙颗粒形态多为长形和圆形。整体磨圆度适中,其中西北部磨圆度最好,西南部和南部磨圆度最差。表面特征标志以干旱风成环境下的机械沉积作用的坑状为主,西北和东南部出现大量硅质球和硅质鳞片表明除机械沉积作用外,还具备化学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套气旋发展东移与北京721暴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孟雪峰  孙永刚  萨日娜  袁慧敏  哈斯 《气象》2013,39(12):1542-1549
对河套气旋发展东移引发的北京2012年7月21日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简称“北京721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河套气旋是北京721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高空辐散区的强迫作用和对流层低层锋区走向“引导”河套气旋改变了北上的常规路径,迫使其东移直接影响河北、北京地区。河套气旋在沿着锋区东移过程中,由暖心正压气旋转变为斜压性气旋,同时,将锋区的势能转变为动能使河套气旋迅速发展,形成正反馈效应,使得本次暴雨天气过程降水强度自西向东不断增强。河套气旋在北京特大暴雨中的作用表现为:动力抬升、增强水汽输送、触发不稳定能量等三方面。午后,河套气旋暖锋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在北京地区产生强对流系统,形成中尺度对流辐合体(MCC),使得降水强度成倍增长,是北京地区产生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东南气流中地形抬升作用对降水有增幅作用,北京721暴雨是多种有利因素叠加所致。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内蒙古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请的"鄂尔多斯能源基地煤系含水层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及可更新能力研究"项目,经过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环节,获得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二等资助。据悉,自治区本次共有2个项目获得二等资助;其中,内蒙古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项,内蒙古农业大学1项。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乌兰浩特市1961—2010年逐月相对湿度的平均值资料,分析了乌兰浩特市近50a相对湿度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等。结果表明,乌兰浩特市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3%,一年四季中夏季的相对湿度最大,为65%,春季相对湿度最小,仅为39%。春、夏、秋、冬年相对湿度呈缓慢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辽地区玉米分期播种试验及适时播种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探究了播种期对气候资源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气候变暖对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影响。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通辽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期。早播玉米与迟播玉米虽然在播种—出苗,出苗—七叶,七叶—拔节期及乳熟期—成熟期间的间隔天数及≥10℃积温差异较大,但全生育期天数及总积温差异较小;早播玉米部分生育期间隔时间增长,迟播玉米播种—出苗期间隔时间缩短。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