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通过对MM5和CALMET风能资源数值模拟耦合模式的计算流程分析,基于并行运算思想,设计了MM5和CALMET耦合模式模拟运算的多作业管理方式。在浙江省风能资源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试验中,完成浙江区域1个月时间段的风能资源参数模拟运算,MM5和CALMET耦合模式在实施多作业管理方式前后,CALMET模式的运算时间由原来的1501.2 min缩短为149.5 min,运算时效提高了9倍;整个耦合模式的运算时间由原来的1709.9 min缩短为358.2 min,运算时效提高了4倍。数值模拟试验证实了多作业管理方式可在现有计算资源的基础上,大幅提高数值模式的运算时效,且随着数值模式模拟时间段的加长和模拟区域范围的扩大,多作业管理方式对数值模式运算功效的增强越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值预报方法、气象条件指标判别方法和天气学方法,对本省空气污染气象条件(污染潜势)进行预报,对其预报结果作了分析与评估.并用杭州市监测站逐日发布空气质量指数进行拟合,最后获得全省空气污染潜势预报方法.用此方法对2001年4月进行试报,其结果表明,该预报技术方法是可行的,预报正确率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完善.  相似文献   
3.
地面风诊断模式的数值试验和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一个简化的一层地面风数值诊断模式,在台湾岛及海峡地区对6个个例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假定的地形影响层较厚时,地面流场中台湾岛周围的流线更趋于与地形线平行,地形效应更明显;地表粗糙度增大时,地面风向逆时针偏转,风速减小;考虑非绝热加热后,地面流场中分流现象明显减弱,并在山脊附近形成辐合线,同时岛后辐合减弱甚至消失;而地形高度的动力作用则是分流、绕流和岛后辐合等现象的内在根源。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同样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风场。  相似文献   
4.
基于MTSAT卫星遥感监测的浙江省及周边海区大雾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日本静止气象卫星MTSAT逐时资料,综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浙江省及其周边海区陆地和海上2008—2012年的大雾进行了专题信息提取,并给出了浙江省陆域、周边海域0.05°×0.05°网格点的小时尺度的遥感大雾产品,结果表明:(1)基于MTSAT卫星观测数据,采用分级判识太阳高度角阈值和归一化大雾指数的方法,构建的浙江及其周边地区陆地和海上遥感大雾监测模型,大雾判识精度总体超过75%,基本满足使用需求。(2)浙江省陆域近5年大雾年平均累计为411.7 h,约占全年的4.7%,基本呈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格局,其中浙江南部高山区、舟山和温州部分海岛及西部山区为大雾多发区,且大雾季节分布为冬秋季较多,春夏季较少,22时至09时是浙江省陆域大雾的高发时段,10时以后大雾逐渐消散,至后半夜、凌晨前后,大雾频次逐渐增多。(3)研究区海雾主要发生在大陆近海,呈现由近海向外海减少的空间格局,东海海域年大雾累计为311.7 h,以东海西南部地区大雾出现最多,浙江省沿海大雾的高发区位于温州海域及钱塘江口。研究区海域大雾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主要表现为春季较多,夏季次之,秋冬季较少的分布格局,且海上主要受平流雾影响,大雾不易消散,持续时间较长。从各海区大雾发生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东海东南部、台湾以东洋面、东海中东部、黄海西南部、东海中西部、台湾海峡、东海西北部、黄海东南部、东海西南部和东海东北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城市小区建筑物和屋顶绿化对小区气象环境影响,利用USDSM(城市小区气象与污染扩散数值模式)对杭州市一临钱塘江小区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小区建筑物的拖曳、阻尼和摩擦作用造成敏感小区内10 m高度平均水平风速减小0.56 m·s-1;对风速的影响范围:迎风向为500 m,背风向为500~600 m,侧风向为200 m,影响高度达到建筑物群平均高度的两倍以上。(2)小区建筑物存在导致低层污染扩散能力减弱,平均污染物浓度达到初始浓度0.01的时间延迟7.6 min。(3)100%的屋顶绿化面积可造成敏感小区平均地表温度下降0.56℃;5 m高度平均气温下降0.70℃;小区平均建筑物高度处气温下降0.94℃。敏感小区内10 m高度平均水平风速增加0.14 m·s-1;小区建筑物下游水平风速显著减小,影响范围达到了600~800 m。  相似文献   
6.
可能最大热带气旋中心气压的计算值与热带气旋上界面的位势高度、气温或海面温度的取值大小均呈近似线性关系,但对位势高度、海面温度取值的反应较为平缓,对气温的取值最为敏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浙江北部沿海海面可能最大热带气旋中心气压大气条件的确定,并计算了该地区的可能最大热带气旋中心气压,取得的结果可作为当地有关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等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标记粒子即平衡气球法对秦山核电站厂址地区进行了大气扩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势平坦,平衡气球运行轨迹反映秦山地区低空大气流场均匀平直,实测扩散参数接近平原地区的Pasquill值.  相似文献   
8.
Urbanization has a substantial effect on urban meteorology. It can alter the atmospheric diffusion capability in urban areas and therefore affect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Hangzhou’s urban development in most recent decade on its urban meteo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llutant diffusion, 90 weather cases were simulated, covering 9 weather types, with the Nanjing University City Air Quality Prediction System and high-resolution surface-type data and urban construction data for 2000 and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recent decade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Hangzhou substantially affected its urban meteorology. Specifically, the average urban wind speed decreased by 1.1 m s ?1; the average intensity of the heat island increased by 0.5°C; and the average urban relative humidity decreased by 9.7%. Based on one case for each of the nine weather types,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air pollution diffusion was investigated, revealing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 decreased the urban atmosphere’s diffusion capability, and therefore increased urban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For instance, the urban nitrogen oxides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by 2.1 μg m ?3 on average; the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diameter of 2.5 μm or less; PM2.5) pollutio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by 2.3 μg m ?3 on average; in highly urbanized areas, the PM2.5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by 30 μg m ?3 and average visibility decreased by 0.2 km, with a maximum decrease of 1 km; the average number of daily hours of haze increased by 0.46 h; and the haze height lifted by 100–300 m. The “self-cleaning time” of pollutants increased by an average of 1.5 h.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浙江省积雪遥感监测与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菊珍  何月  张小伟  李正泉 《气象》2010,36(4):85-89
针对2008年初浙江省遭受的持续性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利用MODIS数据,综合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积雪的发生、发展和消融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在探讨云和积雪区分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积雪指数模型提取积雪专题信息,对积雪覆盖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利用DEM分地区分析各海拔高度带的积雪覆盖情况,探讨其消融变化特征,最后用雪灾前后△NDVI的方法结合地面实地调查,对林区进行灾情初步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积雪的消融大致呈负指数减少趋势,起初各海拔高度带积雪覆盖比例呈中间多两头少的特征,即海拔300~900 m的中等海拔高度上积雪覆盖率较高,达70%以上,在300 m以下及900 m以上海拔高度带积雪覆盖率为50%左右,随着积雪的慢慢消融,各高程带间的积雪面积差逐渐减小,消融速度较之前明显减缓,表现出较稳定的下降趋势后再继续融化的特点,至2月16日,积雪覆盖比例与高程带呈正向一致性,即海拔越高,积雪覆盖越大,2月17日海拔500 m以下积雪已基本消融,20日700 m以下积雪基本消融,至2月29,全省基本无积雪。林区受灾的严重程度主要与积雪覆盖时间及林区海拔高度有关。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南方开展雪情分析、动态监测及灾后评估工作,对地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