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综合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及1°×1°地形网格数据、Micaps区域自动站逐时资料、FY-2G卫星TBB资料,对2017年6月22日凌晨广东阳春至恩平一带的局地特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西伸、南支槽东移以及低层南风风速辐合,为该次特大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低空急流和地形抬升作用对强降水触发起着关键作用;局地经圈环流的正反馈机制使得南风急流和南海水汽输送加强,强降水维持;温度平流零线附近(垂直方向)、等θse线密集区、垂直上升速度中心区,均与强降水落区有很好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2009年广东前汛期一次连续性特大暴雨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地面常规站、自动气象站资料,探空资料,卫星云图产品及NCEP/NCAR1°×1°每6h再分析资料等,对2009年5月23-24日广东中西部沿海地区的连续性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降水落区集中,具有明显的中α尺度特征。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南海中尺度涡旋和偏南风低空急流快速北抬;涡旋北侧的暴雨区为强辐合上升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气流及110°E越赤道气流汇流形成强盛而狭窄的季风涌水汽输送带,为暴雨区提供充分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两次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强烈发展造成了此次强降水;而高层的环流形势有利于对流云团在珠江口西侧的稳定少动。  相似文献   
3.
利用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地面常规观测、FY-2E卫星TBB资料,对2014年5月8-9日发生在华南南部的一次暖区暴雨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第1阶段暴雨发生变性高压脊后部,未受冷空气影响,属于华南典型的回流暖区暴雨过程,第2阶段在东路弱冷空气的触发下再次产生暴雨,属于非典型回流暖区暴雨.2)1个中α尺度MCC和1个中β尺度MCS是该次广东大暴雨直接制造者,其中MCS-D在广西境内生成并逐渐东移,多个对流系统的并入延长了MCS-D的生命史,最后形成中α尺度MCC.3)东南气流是该次暴雨的主要水汽来源,中层小股干冷空气侵入,高层强烈辐散、深厚的上升运动的配置条件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和维持.4)区域自动站风场资料分析表明,夜间陆风(偏北风)与加强的东南风在112.5°E附近的汇合,可能触发了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H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开平市气象观测站自1959~2001年共43年的逐月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学客观分析方法,对开平降水的基本气候特征以及近43年降水的异常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江门市气象灾害防御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门市在防御机制、防御模式、防御能力、社区防御试点等气象灾害防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村镇、社区基层单位防御意识薄弱、组织机构不健全、防御技术培训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应建立自然灾害防御信息的综合共享预测预警平台、重视人才培养和科研投入、科学规范社区灾害防御组织管理、实现防御设施和救灾物资的共享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高温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副热带高压及物理量特征等方面,对2005年和2006年7月中旬江门地区两次不同强度的高温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高温天气形成的物理机制。发现:副热带高压是高温产生的主要原因,副高的强度决定着高温天气的强度;物理量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所产生的增温效果是影响温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热带气旋外围的强烈下沉运动的增温效应,是导致高温极值出现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江门前汛期不同降水时段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江门地区1971~2007年3—6月候雨量、日雨量,2003~2007年南海和华南地区低层(850hPa)风场、向外长波辐射(OLR)场和水汽场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差异的比较分析,发现:江门前汛期降水由锋面降水和夏季风降水2个时段组成,降水集中期分别为5月第2候和6月第2候。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江门第1次出现的降水可看作是夏季风降水的开始,南海夏季风的不同爆发类型对江门夏季风降水的开始时间有不同影响。江门前汛期的锋面降水为大尺度抬升凝结降水,而具有热带性质的夏季风降水为对流性降水;由于降水性质的不同,导致两者在降水持续时间、降水形式等方面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面常规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及NCEP/NCAR逐6 h 1°×1°再分析资料,对近10年江门前汛期的大暴雨进行分类和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门前汛期大暴雨可分为3类,暖区型是最主要的类型,降水强度最大;锋面型最少,降水强度小但伴有雷雨大风;热带型以强降水为主。锋面型200 h Pa上空存在一条急流轴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急流带。暖区型500 h Pa上深厚的南支槽对大暴雨的发生和维持有重要作用,热带型与江门附近的低涡活动密切相关。江门上空的水汽通量暖区型和热带型是锋面型的近2倍;锋面型的高空强辐散,是发生雷雨大风的有利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9.
张贤坤  郑伟杰 《广东气象》2007,29(B12):86-88
主要介绍了在C++语言中胛P基本程序的实现,包括远程登陆、上传、下载、定时执行、系统托盘等程序代码的实现。另外,介绍了一种字符串匹配算法——KMP算法,可以用于解决程序中模糊匹配检索的问题。FTP客户端软件正式运行的检验效果良好,该软件采用VisualC++6.0开发,在WindowsXP环境中编译执行通过。  相似文献   
10.
华南前汛期降水与500hPa高度场耦合关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晓东  郑伟杰 《气象》2005,31(10):35-38
利用NCEP/NCAR提供的1950~1999年4~6月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奇异值分解、子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与500hPa位势高度场耦合关系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降水和500hPa位势高度场相互耦合的空间分布型、季节内变化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具有多层次、多时间尺度特征;华南前汛期降水和高度场耦合相关型许多一致的年际、年代际周期表明两者长期变化的耦合关系密切;另外,两者的年代际突变都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