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GIS的贵州省黎平县油茶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及黔东南州辖区内其余1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0年气候资料,根据气候资源的小网格分析方法,建立黎平县油茶种植气候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模型,以GIS为技术支撑,划分了黎平县油茶种植的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气候区。区划结果表明:油茶种植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占该县国土面积的53.8%,不适宜区仅占13.9%。区划结果对于该县油茶种植发展详细规划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贵州省安顺市2015—2019年大气污染物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安顺市空气质量特征和主要大气污染物特征,通过TrajStat软件中HYSPLIT模型的后向轨迹模式,结合GDAS气象数据、PM2.5浓度,分析不同季节输送途径及其污染轨迹,采用潜在源贡献作用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期内所有PM2.5污染日(PM2.5日浓度高于75 μg·m-3)输送轨迹垂直与水平方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PM2.5是安顺城区主要大气污染物,冬季输送污染轨迹占比较大,输送方向主要为贵州东北方向、偏南方向; 污染日PM2.5输送路径以贵州东北方向近距离输送为主,该类轨迹基本分布在880—980 hPa高度; 潜在源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贵阳整个地区、毕节织金县、黔西市、金沙县等,高贡献值区主要集中在安顺紫云县、镇宁县、毕节织金县、大方县等。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气象服务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兴仁市气象局研发了强降水天气过程“三个叫应”业务系统。该系统基于省级气象大数据平台进行开发,实现了降水量监测、告警、图形化显示、自动显示叫应对象信息、自动生成服务材料、记录值班日记、生成工作总结等功能。系统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可靠,大幅提升了业务自动化程度和气象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普定县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省安顺市6个气象站1961—2010年资料,根据气候资源的小网格分析方法,建立普定县茶树种植气候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模型,以GIS为技术支撑,对普定县茶树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进行区划。结果表明:普定县茶树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自东北向西南呈明显递增趋势,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占该县国土面积的68%,覆盖该县2/3以上的土地均可种植茶树,为普定县种植茶树的合理布局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2年5月22日贵州西部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2.5°×2.5°),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布的FY-2E的TBB等资料,对2012年5月22日贵州西部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温度平流、涡度平流、假相当位温、中尺度云团、湿位涡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主要是由于南支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配合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冷暖平流和正负涡度的交汇,MCC在贵州生成并发展维持的共同影响造成的。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对流层中低层MPV1负值区和MPV2的正值区以及θse的高能区内。湿位涡的正压项与斜压项综合反映了暴雨区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状况。这一判据将大气中的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很好地联系在一起,为暴雨天气的诊断和实际预报提供了一种思路。这次过程是由MCC在贵州的生成并发展维持造成的。云团具有很强的MCC特征,降雨强度的时间分布与MCC的强度范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两次大雾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贵州省2011年2月22日(简称"11·2")和2012年11月17日(简称"12·11")两次大雾过程的特点、性质及环流背景,同时分析雾过程中的水汽、动力等条件。结果表明:"11·2"大雾过程中,贵州受静止锋影响,属于锋面雾。"12·11"大雾过程中,贵州处于冷高压后部,属于辐射雾。锋面雾和辐射雾的雾区均与高湿中心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锋面雾发生时有微弱的上升运动,辐射雾为一致的下沉运动。两次大雾过程中均有逆温层存在。两次大雾过程中贵州中部低层均有暖平流输入,使暖湿空气移到温度较低的下垫面,冷却凝结达到饱和,有利于近地层逆温的建立和维持,形成大雾天气。两次大雾过程中水气通量散度在中低层都有水汽辐合,"11·2"水汽通过增湿过程达到饱和状态产生凝结,使水汽达到饱和,从而大雾得以维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省—地—县气象光纤通信网和局域网,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和相关编程技术,初步设计建成安顺市气象信息网络监控系统。系统由后台和前台两部分组成,后台部分主要实现各类监控结果入库,采用C/S工作模式、VB编程语言、SQL Server数据库等技术实现,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任务计划功能,将各部分监控结果、运行日志等定时自动入库。前台部分主要实现各类监控结果的实时显示,采用B/S工作模式、ASP开发环境、VBScript脚本语言等技术开发而成。  相似文献   
8.
张娇艳  李扬  吴战平  陈贞宏  杨益 《气象科技》2018,46(6):1165-1171
针对贵州省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四个特征量,从空间分布上的定性比较,从年际、年代际的时间演变比较以及从泰勒图的定量比较来看,RegCM4模式的模拟效果优于CMIP5模式,因此本研究在RCP4.5排放情景下利用RegCM4模式数据预估未来2018—2050年贵州省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结果表明:21世纪Ⅰ阶段(2018—2028年)相对于基准期年平均降水在全省大部地区均是偏少的,偏少幅度在8.5%以内,其中贵州省北部地区偏少幅度最大;21世纪Ⅱ阶段(2029—2039年)相对于基准期贵州省中西部降水偏少东部降水偏多,变化幅度基本上在7%以内;21世纪Ⅲ阶段(2040—2050年)相对于基准期贵州省南部和东部降水偏少西北部降水偏多,变化幅度基本上在7.5%以内。贵州省21世纪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相对于基准期均是偏暖的,偏暖幅度在0.6~1.3℃之间,越到后期,偏暖幅度越大,且空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一次弓形回波中超级单体发展造成的大风、冰雹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及灾情调查资料、雷达回波资料等,综合分析了2011年4月15日出现在安顺市的大风、冰雹天气,此次天气直接触发系统是地面辐合线。通过对加密自动站的数据分析表明此次过程是一次典型的飑线过程。对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分析进一步表明是一次"后续线"发展型飑线影响,其中有超级单体风暴产生,弓形回波前最凸起部位前侧"v"型缺口处的强辐合入流造成镇宁站的大风,弓形回波特征减弱时后部弱回波通道中的下击暴流造成西秀区岩腊乡和紫云县猫营镇大风灾害。这两次大风灾害发生于强对流系统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的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该文综合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日本再分析JRA-25的6h资料(分辨率为1.25°×1.25°)、国家气象中心卫星红外辐射亮度温度(TBB)资料等,对2012年5月21日贵州西南部的暴雨过程的动力、水汽、中尺度及不稳定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结论:此次过程影响系统主要是中低层的低涡切变和冷锋,但降水发生在冷锋前的暖区,为一次暖区暴雨,对云图TBB的分析表明降水由MCC产生。地面中尺度辐合区产生的辐合、垂直涡度激发次级环流产生,高低空急流的耦合等作用是暴雨产生的动力条件;对湿位涡的分析表明降水中存在对称不稳定能量,主要以对流不稳定能量为主,在中低层存在深厚的对流不稳定能量区,在降水区附近有MPV密集陡立区,700hPaMPV负值中心的移向和数值与降雨落区和趋势对应较好,降水发生在低层MPV1〈0,MPV2负值区前沿0线附近MPV2≥O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