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1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145次大范围降雹的发生条件。结果发现,按雹暴发生前的中、低层温度条件,该地区存在着冷性雹暴和暖性雹暴。文中着重分析了暖性雹暴。暖性雹暴一般是强雹暴,根据其发生原因又可将暖性雹暴区分为热成雹暴和冷成雹暴。文中还给出了表示雹暴发生条件共性的概念模式,并探讨了各个条件的季节变化、地区差异以及对雹暴强度和所伴随的天气的影响。本文使用的资料是雹日早晨的常规资料,所得结果可供短时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红梅  雷雨顺 《气象学报》1983,41(4):472-480
每年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常维持一条近于东西向(纬向型)的稳定暴雨带。这种稳定持久的暴雨带,就是人们熟知的梅雨期的暴雨,和经向型暴雨有明显的差异。 关于梅雨,过去已有许多人作了大量的工作,如[2-5],但其中不少工作是个例分析或综合描述。关于梅雨环流形势的最本质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还有待澄清;这种纬向型特  相似文献   
3.
经向型持续性特大暴雨的合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雷雨顺 《气象学报》1981,39(2):168-181
本文考察了10次经向型持续性特大暴雨,发现它们是由发生在能量锋前的中尺度强雨暴系统产生的。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在暴雨区北方和东方各有一阻塞高压,二者同时出现所构成的稳定大形势,是形成经向型特大暴雨的基本环流背景;和这二者相联系的高空副热带急流和低空偏南风急流,是产生暴雨的直接动力条件。它们既提供了形成暴雨所必需的能源,又造成了释放不稳定能量的启动条件;形势的稳定少变,又能使暴雨在同一地区数日维持。合成分析还说明,各种有利条件的组合必然使暴雨局限在一中尺度区域,以外的地区则不会同时具备发生暴雨的各个条件。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我国气象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发现,离地面1000—2000米存在一系列重要现象,如低空逆温、低空急流和低空活跃层。本文把这些现象联系起来,说明它们都是一种行星边界层顶现象,是行星边界层和自由大气大尺度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行星边界层顶是对流层大气中的最活跃层,其变化特征对暴雨、强雷暴及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有显著的预兆性,故研究这层大气的演变规律,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于短期天气预报也是需要的。 。  相似文献   
5.
普里斯特利是位著名的气象学家,1939年进入英国气象局,以后在澳大利亚等国工作,参加了国际上的许多气象协作活动,现已退休。应在澳大利亚召开的WMO大气科学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的邀请,他根据亲身经历,对近五十年的气象学做了评述。从中可以看到老一代气象学家们对气象学的过去和未来发展的种种见解。特刊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雷雨顺 《气象》1980,6(8):4-6
盛夏(7、8月),华北常发生持续性特大暴雨,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它们一般是在经向型的大环流下产生的,暴雨区也呈南—北或东北—西南走向。 我们对近三十年来10个著名的经向型持续性特大暴雨个例(附表)做了合成分析,发现这种特大暴  相似文献   
7.
能量天气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11月21—27日,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第二次能量天气分析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就能量天气分析的几个重要问题,如湿空气动力学、大气静力不稳定度分析、能量物理量分析方法、能量天气系统以及能量天气学在暴雨、冰雹和台风路径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会议上交流的材料以及各地有关能量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雷雨顺 《气象》1981,7(4):2-4
每年春季,我国南方总有几次大范围强雹暴,给工农业生产和交通电讯带来重大损失。本文初步考察了13次强雹暴发生前的天气学特征,发现了一些可供预报参考的有趣事实。 一、强雹暴例子及其天气特点 根据长江中下游和华南沿海各省很不完全的资料,搜集到七十年代3—4月份13次有名的强雹暴(见附表)。“雷打三后晌”,雹暴一般也持续2—3天,本文只取每次过程中雹灾严重的一日。可以看出,南方春季强雹暴有以下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温度-对数压力图解”这样的简易工具,今后很长时间仍有广泛的用途。目前,它是我国台站分析预报雷雨、冰雹、飑线等强对流天气的一种基本图表。然而,很多人已经注意到,我国正式印行的“温度-对数压力图解”上的湿绝热线有明显的误差,用它查出的θe(即θse)与用电子计算机根据公式计算的数值可差3—5℃。本文的目的,讨论计算湿绝热线的各种公式,并将其数值结果与“图解法”比较,以提供绘制新“图解”的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0.
“饱和能差”的意义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雨顺  吴正华 《气象》1980,6(5):9-11
在天气预报中,选取有物理意义的预报因子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中有许多物理量是气象台和气象站的预报中都可以计算使用的。关于能量分析的某些概念和总温度的计算、使用方法,大家都已熟悉。现在再介绍一下“饱和能差”这一物理量,希望能对台站的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