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7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台风艾云尼(1804号)第2次登陆广东过程中降水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分布,强降水主要位于其路径前进方向的右侧(简称台风右侧)。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广东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以及降水观测资料,对造成非对称降水的环流背景和动力、热力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艾云尼左右两侧水汽输送及动力、热力条件差异是造成降水非对称的主要原因。加强的低空急流以及台风马力斯(1805号)水汽的输送为台风右侧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更好的水汽背景,而低空急流的加强配合高空强的辐散抽吸使得右侧垂直上升运动也明显大于左侧。边界层内强盛的低空急流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下垫面强摩擦辐合作用导致艾云尼右前侧径向入流强度更强、强入流层厚度更厚、边界层高度更高,且由于距离台风眼墙越近风速越大,上述现象越明显,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的动力和水汽条件越好。强降水期间艾云尼右侧低层大气维持不稳定状态,分析表明强低空急流携带的θse平流及其随高度的减弱弥补了强降水造成的能量损耗,是不稳定能量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将广东省划分为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4大区域,利用广东省101个环保国控站点2014—2016年期间的AQI 6要素在对"区域污染过程"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分区域统计污染天气过程,并对影响天气型进行归类分析。结果表明:2014—2016年期间广东省出现的区域污染过程频次各区累计:珠三角47次、粤北22次、粤东17次、粤西13次。PM_(2.5)区域污染过程累计:珠三角25次、粤北15次、粤东11次、粤西10次;O_3区域污染过程累计:珠三角28次、粤北7次、粤东6次、粤西5次;NO_2区域污染过程集中在珠三角共计19次。影响天气型归类为珠三角和粤北、粤东、粤西等非珠三角PM_(2.5)易污染型中冷高压出海形势均占比超50%;O_3易污染型中单纯副高、单纯台风外围及两者叠加形势珠三角占比超60%,非珠三角占比超80%;珠三角NO_2易污染型中冷高出海型占比近70%。  相似文献   
3.
多平台(雷达、卫星、雨量计)降水信息的融合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卫星降水估计的精度,利用CMORPH资料和雨量计资料,基于最优插值法OI(Optimum Interpolation)有效合成,得到0.125°×0.125°降水分析产品;基于广东省境内5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的降水估计拼接产品,即0.01°×0.01°降水分析产品.为进一步扩展降水的探测范围,将以上两种不同分辨率产品进行区域定量协调,并以各自均方根误差平方的倒数作为权重系数将两者融合.误差分析表明,前期雨量计订正的CMORPH能有效减小系统偏差;交叉检验表明,CMORPH融合了雨量计资料后,比单纯OI雨量计的效果要好.两种不同分辨率产品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获取的一套降水产品既能体现雷达资料的优势,又能体现CMORPH融合雨量计的优势,在降水估测精度和扩大降水估测范围上都有了较好改观,能够反映不同尺度平台的降水信息.  相似文献   
4.
及时了解城市灰霾情况,特别是灰霾日数的变化,不仅有利于社会和公众及时了解和掌握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也对政府治理和改善空气环境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了数字化显示全省灰霾日数的时间变化情况,采用C#语言,结合html,开发了一个灰霾日数实时统计软件,通过定时读取micaps格式的数据,可以定时、定量、自动地统计出全省灰霾日数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基于广州雷达一次天线动态错误的故障,将伺服系统分为机械、功放、通信链路和信号控制四个部分逐一分析排查,最后利用雷达数据处理软件BDAVC5分析故障时次的天线运行轨迹,发现问题出现在对天线俯仰的控制上,更换了数字控制单元的模拟板使故障得以排除。通过对故障排除过程的详细阐述,总结了天线动态错误报警故障源可能出现的机械、功效、通信链路和天线控制方面的问题及其初步判定方法。故障定位过程中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为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保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雷达定量降水估计技术及效果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提高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精度,利用广东省6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回波资料和雨量计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概率配对法(PFT,Probability-fitting technique)建立Z-I关系进行单部雷达降水估测,并采用最优插值法(OI,Optimum Interpolation)对降水估计进行订正;为扩大降水估测的范围,对多部雷达的降水估计进行拼接,采取重叠区域以各部雷达的均方根误差平方的倒数作为权重系数(iω==1/RMSE(K)2/n∑i-1/RMSE(i)2)进行加权平均,并分别分析比较上述方法得到的降水估计与单纯OI雨量计及与雷达拼图回波强度得到的降水估计的优劣。以上各环节误差分析表明,对于单部雷达,雨量计降水强度与其上空9点平均的雷达回波强度关系最为密切;6部相同型号的雷达估测降水精度各异。交叉检验表明,OI雷达法对单部和多部雷达估测降水均可取得较好的校准效果;对于多部雷达的降水估测,单部雷达先分别进行OI订正后拼接,然后对重叠区再次OI订正的结果比直接对未订正的单部雷达降水估计拼接后统一做一次OI订正的效果好。多部雷达降水估计拼接时,前期对于单部雷达降水估计的订正尤为重要;多部雷达降水估计的拼接值精度要明显高于OI雨量计,而相比由雷达拼图回波强度得到的降水估计而言,前者也优于后者。因此,多部雷达降水估计的拼接方法,对雷达资料的应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在业务上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灿都”登陆前后阳江地区的降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广东省气象资料等资料,分析"灿都"过程阳江地区降水情况,重点分析永宁地区的特大暴雨情况。通过分析可知,此次降水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主要降水是在"灿都"登陆后的降水;而永宁地区的强降水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阳江南面的一支水汽与北面来自新兴—开平,通过河朗—合水—春城通道,达到A区域的第二支水汽相汇,再由永宁镇地形抬升,形成强降水,二是阳江南面的水汽长驱直入,进入永宁镇,再被永宁镇地形抬升后形成强降水。另外,阳江地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台风过后,往往会出现强降水,特别局地降水很明显,此时要特别提高警惕,及时应对强降水。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海表温度对热带气旋快速加强影响的认识,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海温数据,选取1979-2019年期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统计分析了海温和热带气旋强度快速变化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约90%的热带气旋快速加强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分别占快速加强总次数的32.8%和56.4%,绝大部分热带气旋以跨越1个强度等级的快速加强为主,由强热带风暴快速加强到台风和由台风快速加强到强台风是出现次数较多的两种情况。(2)夏季大于28℃,秋季大于27.5℃的海表温度条件有利于热带气旋快速加强,较低强度等级的热带气旋需要更高的海表温度(> 29℃)才易出现快速加强;热带气旋快速移动有利于其中心处海温维持较高状态。(3)海温的时间变率在±0.2℃/(6 h)内,水平空间梯度低于0.4℃/(°)是热带气旋快速加强的有利条件;热带气旋强度越强,越需要平稳的海表温度环境。(4)热带气旋处于强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时,仅利用海表温度条件对其是否发生快速加强的判断准确性较好。这一工作量化了有利于热带气旋加强的海表温度环境,为业务上基于海表温度定量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