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39篇
海洋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针对性地改进、完善和提高海洋气象服务水平和能力,2009年广西区气象台牵头实施开展海洋气象服务需求及服务能力调查评估工作。调查评估显示,尽管公众及各行业对海洋气象预报服务总体较为满意,但气象部门在海雾、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分区域的精细化预报、专业气象服务产品针对性和专业性、海洋气象预报传输网络的无缝隙化等方面仍与公众及行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人体舒适度”预报系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人体舒适度,它能反映人对大气环境气象要素的感受。为了使人民群从能及时了解环境气象条件对人体影响的程度,开展南宁市人体适宜气象条件预报服务研究,根据南宁市气候特点,选择影响人体舒适的气象要素的相关气象因子,用温湿指数公式计算,得出相应的舒适指数值,然后根据人们对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种生理感受,将人体舒适度分为9级并制定各级指标;同时提示人们如何利用气象因子来调节生理,适应环境以及如何防范冷热突变。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降水预报评分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海洪  郑凤琴  孙崇智 《气象》2004,30(9):35-38
在目前已有的降水评分办法的基础上,对原有办法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有效的改进,使得降水的预报评估与预报服务业务结合更紧密,也更贴近公众的感受。主要介绍了新方法的基本思路、关键技术、实现方法等。评分系统已投入业务运行,成为考核预报员业务水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两次南支槽天气过程进行了物理量场分析,对比分析表明:冷槽型比暖槽型有更利于降水产生的物理量场条件。通过分析,对南支槽影响广西天气的预报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天气学统计学、物理量诊断三种预报方法相结合构成的广西春季南支槽暴雨短期预报业务系统,能够通过微机准自动运行分析,得到在南支槽影响下,广西有无区域或大范围暴雨过程的短期预报,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从能量角度,对“94·12”冬季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这次降水有一个不稳定能量从聚集到释放的过程;降水过程与能量锋区、压能场的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以需求为牵引,问题为导向,分析气象科技成果应用的新需求,找出了传统气象科技成果应用的痛点和机制管理的弊端,并以天气预报科技成果业务转化为例,提出了科技成果应用新型管理体系的设想。新型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及体系框架,对新管理体系的实施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新型管理模式可望有效改进传统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明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使科技成果真正为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短时临近预警业务集约化智能化运行和管理,采用B/S结构模式及Web GIS技术开发了省、市、县三级一体化的短时临近天气预警集约化业务系统。该系统集天气监控、预报预警产品制作、服务分发和业务管理为一体,具有业务整体性强、集约化程度高、有一定智能化功能等特点。系统开发集成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突发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概念模型的建立,预警产品的制作与订正,强对流天气区的自动识别和追踪技术等。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业务运行,成为广西区、市、县三级短临监测、预报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各级台站之间气象信息的快速交流共享,达到上下级台站短时天气快速联防互动的效果,预警产品制作比旧的业务系统效率更高效,流程更规范,生成的产品内容更标准,上下级业务互动更快速。该系统推进了气象业务的集约化、智能化运行及维护,服务器布置于省局,客户端以网页方式推送、展示,用户通过浏览器就能完成天气监测及预报预警产品制作到发布的所有流程。  相似文献   
10.
一次华南强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7年4月17日华南强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对强飑线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探讨其触发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低层中尺度辐合线及切变线是本次飑线过程主要的触发系统和重要的维持机制之一,干侵入和对流性不稳定以及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对飑线的发展和维持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WRF模式能成功地模拟出本次飑线过程的β中尺度结构特征,表明该模式对强对流天气系统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