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模拟碰带记录地震仪MCD—3及其解调器CBY—2系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改进法。该方案配以IBM—PC/XT计算机硬软件,能实现宽频多道数字采集与处理。改装结果在工程地震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
商业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识别商业中心和商业热点区以及探究其影响因素对于商业资源优化配置显得尤为必要,进而指导城市有序发展。论文以乌鲁木齐主城区为例,利用开放平台大数据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采用地理学空间统计方法定量识别商业中心和商业热点区,对商业分布和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类和解读,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寻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① 乌鲁木齐市商业高值区分布在吐乌大高速—和平渠沿线地带,大型商业中心主要有南湖商圈、中山路商圈、友好商圈、会展商圈、米东商圈、铁路局商圈。② 商业热点区呈现“T型”双轴分布,北部新城商业地带与南部传统商业地带共同构成乌鲁木齐市最具活力的商业地带;6类商业热点区的分布可归纳为3种类型,商务和金融服务类为单一点状型,住宿和餐饮服务类为带状延伸型,生活与购物服务类为带状双核型。③地价、集聚效应、路网密度等是影响商业宏观分布的主要因素,其次为人口密度和中心可达性,自然因素如高程、地形起伏度等对商业布局影响有限;各因素对不同类型商业业态的影响程度各异,如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对购物类影响较大,中心可达性和地价对于商务、金融类影响较大;就各业态类型网点间的关系而言,商务和金融类协同作用强,餐饮与购物类协同效应较强,共同影响城市商业空间。  相似文献   
3.
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关系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耦合模型和象限图法,从整体和内部分异2个角度对2000~2012年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演变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呈波动上升的演变特征,生态环境则“先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城市带整体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间关系趋于协调,产业结构演变、资源消耗水平、经济密度是导致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协调度提高的主要驱动因子,其中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的“四城市”格局已经形成,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可分为高级协调、要素集聚滞后、低级协调、生态环境滞后4种类型。4个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关系趋向不协调,中心城市周边地区主要向要素集聚滞后型转变,资源型城市和重工业城市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多表现为低级协调。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空间开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概念,并应用变异系数、趋势面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模型研究2000~2014年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① 2000年以来哈大巨型城市带各城市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度均处在不同程度失调状态,且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但耦合度水平总体趋于上升。哈长次区域和辽中南次区域以及哈大巨型城市带整体的耦合度波动性均先升高后下降,总体趋势不断向好;② 政府投入强度是2000年影响哈大巨型城市带各城市耦合度差异的重要作用因素,资本投入强度与科技投入规模是2007年、2014年2个阶段的主导影响因素,且城市发展能级差异与2007年各城市间的耦合度差异表现出一致性;③ 在政府投入强度、科技投入规模、资本投入强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哈长次区域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程度出现空间分异。辽中南次区域耦合度分异的影响因素由人力资本效率和行政等级逐渐演变为以资本投入强度主导。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格局演变的空间分异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是区域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及其对区域人口和经济社会承载强度的综合反映。本文以东北地区179个县域空间为基本研究单元,应用冷热点、空间变差函数、GWR模型等定量方法对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时空分异格局演变及分异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① 2000-2015年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总体呈现出增长态势,但空间分异显著,各单元间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高低的相互作用及联动效应较为明显,但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分布逐渐趋于非均衡,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冷热点分布格局与全局分异变化及空间异质性态势基本吻合;② 2000年东北地区开发强度格局分异由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用地投资强度和产业结构水平共同影响,到2005-2015年发展演化为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用地投资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共同影响;③ 2000-2015年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用地投资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与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格局分布态势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在不同区域呈现出影响程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乌鲁木齐都市圈 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经济联系强度的角度出发, 运用分形理论对乌鲁木齐都市圈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 计算 了都市圈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对比分形的自相似特征, 分析了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 布情况, 指出都市圈存在中心城市辐射力不足、对其他城市发展带动力弱等问题。结合产业的相 似度, 探讨了提高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优化方案, 结果表明乌鲁木齐、米泉市、昌吉市作为一个 经济区统一规划, 经济联系强度分维值是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近2 倍, 都市圈空间结构明显优 化。在对优化方案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发现乌鲁木齐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扩散的空间特征: ( 1) 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周边地区对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接受能力, 随距离增加呈现 出按指数函数衰减; ( 2) 梯度扩散与城市的等级规模有关, 城市等级规模小, 对经济辐射的接受能 力弱, 可能出现跃迁现象。在经济扩散过程中, 两种特征同时并存, 前者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物流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内地理学视角物流活动研究为基础,梳理了中国物流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进展。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国内物流地理学的研究背景,对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综述,进一步理清了地理学研究与物流学研究的边缘学术衔接点,映射了20 年来中国学术背景下的物流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规律,列举出了各研究板块的代表性文献,对国内物流地理学研究的深化开辟了新的理论途径。研究表明,中国学术界物流地理研究宏观属性相对明显,地理学视角研究极大地丰富了物流活动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体系,已形成了物流运输地理研究、区域物流地理研究、港口场站物流地理研究、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物流地理综合性方法论研究等主要研究板块。最后,依托国内物流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态势和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探讨了未来中国物流地理学研究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8.
The Tibetan Plateau (TP) surfaces have been experiencing an overall rapid warming and wetting while wind speed and solar radiation have been declining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how climate changes influenced the hydrological cycle on the TP during 1984??2006. To facilitate the analysis, a land surface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surface water budget at all CMA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stations on the TP. The simulated results were first validated against observed ground temperature and observation-derived heat flux on the western TP and observed discharge trends on the eastern TP. The response of evaporation and runoff to the climate changes was then analyzed. Major finding are as follows. (1) Surface water balance has been changed in recent decades. Observed precipitation shows in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s in central TP and decreasing trends along the TP periphery while evaporation shows overall increasing trends, leading to decreased discharge at major TP water resource areas (semi-humid and humid zones in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TP). (2) At the annual scale, evaporation is water-limited in dry areas and energy-limited (radi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in wet areas; these constraints can be interpreted by the Budyko-curve. Evaporation in autumns and winters was strongly controlled by soil water storage in summers, weakening the dependence of evaporation on precipitation at seasonal scales. (3) There is a complementary effect between the simulated actual evaporation and potential evaporation, but this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may deviate from Bouchet??s hypothesis when vapor pressure deficit (or air temperature) is too low, which suppresses the power of vapor transfer.  相似文献   
9.
喀英迪铅锌矿主要产于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及其与晚奥陶世呼独克达坂组的接触带上。通过普查工作共圈定15个铅锌矿体。其中主要矿体4个,Ⅰ-4矿体处于晚奥陶世呼独克达坂组灰岩与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的不整合接触面上及其两侧,工程控制总长度为523m,最大斜深100m。倾向70°~100°,倾角一般20°~50°,连续性较好。该矿体铅单工程厚0.86~5.64m,平均2.86m,厚度变化系数为70.57%;锌单工程厚0.80~5.64m,平均1.81m,厚度变化系数为93.97%,属于变化较稳定型矿体。铅单工程品位0.62%~16.47%,平均4.53%,品位变化系数114.34%;锌单工程品位0.53%~12.37%,平均3.78%,品位变化系数57.47%。属于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型矿体。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沉积岩容矿的、层控的、构造控制非岩浆型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新疆区域基础设施与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新疆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基础设施与经济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揭示出新疆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耦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耦合机制,并分别从时空角度分析耦合度的时序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各要素之间的耦合是复杂的,总体上表现在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反馈作用和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两个方面。通过关联度计算遴选出作用于经济的10项基础设施指标和影响基础设施的6项经济指标,它们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系统交互耦合的机制;(2)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与人均GDP的关联性最强,进一步建立作用关系模型,得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基本建设投入对人均GDP的弹性为0.264。(3)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且空间各异,根据耦合度大小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将新疆15个地州市划分为经济发展超前型、趋近协调型、同步协调型和低水平耦合型等4种类型,总体而言以同步协调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