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生态系统日益退化,特别是富营养化问题,已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如何在强污染负荷下修复水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总结了自1990年以来在淡水湖泊中进行的物理生态工程(Physico-Ecological Enginnering ,PEEN)实验研究实践,主要结论O 为:(1)地表水环境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修复为稳定健康的水生态系统;(2)主要方法是与污染源治理相结合实践物理生态工程IPEEN)和生物环保产业(Bio-Environmental Enterprise,BEE);(3)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是星火燎原,从局部到大范围乃至全流程;(4)实现目标的主要关键是抓住四个环节(4M);高等水生植物(Macrophyte),宏观颔生学(Macro-bioimitation), 微生物(Microorganism),及管理(Management).(5)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美好未来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湖泊富营养化防治走过了从控制营养盐、直接除藻、到生物调控、生态工程及生态恢复等艰难历程,各国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然而收效甚微,富营养化依然是全球性重大水环境问题。回顾和分析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研究与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无疑将有助于采取更切实可行的技术有效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综观全球营养养化治理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富营养化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问题,生态问题只有用生态学方法解决。在全湖性富营养化难以快速根治的情况下,如何集中技术优势和有限财力,优先解决对人类生活影响较大的局部水域富营养化问题,逐步修复受损的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体环境质量并建立湖泊健康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秋末冬初大多数水生植物处于衰亡期,在透明度较低的富营养化湖泊中引种和恢复水生植物往往十分困难,借助物理生态工程技术,秋末冬初在重富营养化湖泊中新建的1000m^2围隔内,引种漂移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及人工干预,若干种水生高等植物不仅能够引种存活,而且能够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引种水生高等植物3周后,有水生高等植物的围区内水体透明度提高一倍,并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6周后,有植物围区内水体TN浓度比对照围区及开敞水域分别降低43.7%和59.4%,TP分别降低50.3%和57.0%;6个月后,TN分别降低61.6%和79.7%有植物围区较开敞水体降低72.9%。 相似文献
5.
6.
太湖水动力学三维数值试验研究:2.典型风场风生流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本文用垂直谢匀分五层,水平网络蹁为1km的压缩σ坐标系下的三维数值模型,计算了太湖典型风场SE,NW,SW风生流,分析了太湖湖流及由各层流场平均得到的整层平均流肪在这三种典型风场作用下随时间的演变特征,探讨了风应力,水面倾斜压强梯度力,湖底摩擦力三者对湖流垂直结构的影响,初步揭示了太湖湖流垂直结构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8.
时空相关性分析方法在生态环境空间分异笥以及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将湖泊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建立了具有时空特征的洪渗湖水质数据库。基于相关系数矩阵,利用GIS和Origin等分析软件,对洪泽湖水质的时空相关性及其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洪泽湖水质存在着时空相关性,目前这种时空相关性已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因此,建议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应该选择在时空间相关性小,具有一定离群性的“岛屿”区域。 相似文献
9.
以太湖无锡市马山水厂水源区的实验工程为例,论述了改善湖泊饮用水源水质的物理-生态工程的原理和效益。工程原则上能适用于不同的水深、水质、底泥和风浪条件。在两年实验中,工程技术和管理不断改进完善,经受住了多次大风浪考验。工程能有效地削减进入自来水厂水源的藻类,除藻率平均达59—78%以上。工程对TN、TP、NH_4~+-N、BOD_5、COD_(Mn)浊度的降低率分别为24—45%、2—24%、5—70%、9—61%、10—25%和9—40%。采用特殊技术后风眼莲可在有大风浪的大水面生长,其夏季生产力507g/(m~2·d),净化水质和抑制藻类生长作用显著。可降低处理自来水的氯耗量,并使外湖藻害基本上不成为用水高峰时增加产水量的限制因素,从而以更好更多的自来水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太湖及其流域所面临的水环境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基础上,回顾总结了“十五”太湖水环境治理经验,认为源头控制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太湖流域的湖泊治理要针对太湖平原河网与湖荡水系特色,要重视太湖东部草型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性,必须加强生态修复单项技术间的效应优化和有效集成.根据太湖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示范的总体思路是:从污染源头到湖泊出口,依次通过污染源控制、河道截污、湖荡调节、河口净化、湖泊生态修复、出湖疏导等多道防线,有效促使太湖水环境向良性方向转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全流域污染源削减和太湖水源地典型水域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同时进行全流域水环境治理强化管理政策与决策支持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