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地震前兆数据库系统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应用需要,"十五"项目对前兆数据库系统重新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吸取了此前已有前兆数据库系统的优点,制定了《地震前兆数据库结构规范第一部分:固定台站观测》。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规范设计的有关方面,包括对此前已有前兆数据库系统的分析、设计时的考虑因素、包含的内容、规范的主要特点、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如同一台站多套相同仪器的处理等。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库表结构,并与"九五"数据库结构进行了查询速度比较。基于该结构的前兆数据库系统已在前兆台网的各级节点使用。实际应用表明,该数据库结构具有结构稳定、查询速度快、表数量和表大小适中、基础信息全面以及开放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主要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十五”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中国地震前兆台网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观测、运行和服务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地震前兆台网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以供今后前兆台网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全国地震前兆数据入库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前兆数据入库处理软件Doqzh的功能特点、工作参数文件、数据入库流程、两种数据入库模式、错误处理、工作日志文件以及支持的观测日志文件格式等。该软件可对多种前兆数据、观测日志以及电子月报表等进行入库处理,对数据入库操作进行优化,大大提高了数据入库效率,且实现了数据入库操作的全程自动化,包括连接数据库服务器、连接FTP服务器、下载文件、备份文件、数据包解压缩、入库、记录数据压缩包统计信息、退出程序等。该软件是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软件,在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和多个省级前兆台网中心收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为全国地震前兆数据的汇集和共享以及中国地震局的大华北数据共享任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前兆异常判定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兆观测数据的异常判定和落实是地震分析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前兆异常判定需根据观测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观测仪器工作原理和观测数据正常变化动态背景,对观测环境、观测场地、观测设施和观测仪器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选取福建省地下流体3个测点的水位资料,以提取M2波幅度为例,根据所选取采样数据长度的不同分别对提取出的M2波幅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2波幅度随农历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在小潮时几乎接近于零,且不同长度的采样数据的对比证明,以月尺度数据求出的M2波幅度最佳。 相似文献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