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缅甸弧附近三塔断裂带活动性的野外考察研究,探讨了位于缅甸弧东侧的滇缅泰板缘地区现代构造与地震活动动力来源和空间不均匀性。指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沿兴都库什弧的正面碰撞和青藏高原隆起导致的侧向挤出作用对滇缅泰板缘地区现代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影响可能大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沿缅甸弧的碰撞对上述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施甸地震强震观测记录及其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2001年4月12日发生的施甸5.9级地震中,依据地震预报意见布设在滇西的短临跟踪临时强震台网获取了该次地震的强地面运动记录,最大加速度峰值达515gal(未校正),获取大于500gal主震记录,这在我国还是首次,对记录的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第四届海峡两岸地震科技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0月 1 5日至 1 6日在台湾召开。会议由台湾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大陆方面由中国地震局局长陈章立 (海峡两岸地震科技交流中心名誉主任 )为团长 ,代表团由中国地震局系统、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 2 2人组成。台湾方面参加会议的有气象局、中研院地球科学所、台湾大学、中正大学、中央大学、成功大学、中兴大学、逢甲大学、地震工程中心等单位约 5 0余人参加了会议。旅美著名学者邓大量、吴大铭、邱哲明应邀参加了会议。大会共交流论文 49篇。其中 ,大会演讲四篇 ,陈章…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大地震成因的物理机理,根据板壳理论的研究结果,综述多年来柔韧壳体非线性大挠度变形研究中与地震成因相关的壳体结构变形问题的研究进展、壳体结构变形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同时,介绍壳体曲率变化对其变形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期望能为探索大地震成因机理的研究提供某些有用的物理依据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大地震成因的物理机理,根据板壳理论的研究结果,综述多年来柔韧壳体非线性大挠度变形研究中与地震成因相关的壳体结构变形问题的研究进展、壳体结构变形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同时,介绍壳体曲率变化对其变形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期望能为探索大地震成因机理的研究提供某些有用的物理依据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7.
杨向东  乔森 《地震研究》1999,22(4):403-410
以澜沧江大桥为例,阐述了公路大桥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的原理,方法与过程,其结果可供大桥抗震设计选用。指出:用地震动峰加速度和峰速度标定高速公路大桥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是合理的;对于高速公路大桥的抗震设防,应给出80年代设计基准期63%,10%和2%三个超越概率水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对于重要的桥梁,尚应考虑支座的差动。  相似文献   
8.
以垂直形变资料反演腾冲火山区岩浆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腾冲火山区67个精密水准测点的4期实测垂直形变资料,和对该火山区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的分析,参考了由层析成像推测的腾冲火山岩浆系统动力模型,利用Mogi模型对岩浆房的大小和空间位置进行了最小二乘法反演的初步研究。对4期资料分别进行了形变差的反演计算,所得初步结果表明岩浆活动源比较分散,可能存在3个表示岩浆流入引起地面上升的上升源,和2个表示岩浆流出到断层中引起地面下降的下降源。上升源位置大致沿北东走向的断层分布。而下降源位置则在测区东南一侧,等效岩浆源的深度在6~4km之间,与小震震源的深度大致相符。4年来岩浆活动量约为10^6m^3,量级与国外已喷发的火山相比处于较低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9.
云南山地地震地质灾害对河流综合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云南河流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及其震害一般特征;分析了云南河流主要干支流的地震地质环境,云南的河流径流面积的83.3%处在Ⅶ度及以上地震烈度区,已勘测出的近200处河流干支流水电站站址的绝大多数处在Ⅶ度及以上地震烈度设防区;对云南河流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中减轻地震地质灾害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地球物理基础设施:意义和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阐述了国家层面的基础设施对地球物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讨论了国家地球物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在当前时间的紧迫性.指出中国地球物理发展的三个主要任务:基础地球物理探测、基础地球物理检测、基础地球物理数据共享服务.国家层面的地球物理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为相关科研机构提供高科技含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