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保持综合过程的真实性,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数据的特性上,通过对海图中常见的点、线、面的二维平面图形知识进行分析,可以在电子海图的自动综合过程中,把要素自身的图形特征和地理特征在图形简化时同时考虑,并保持综合过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Delaunay三角网增点生长构造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一种由计算机自动生成Delaunay三角网的增点生长构造法。该方法属于不规则三角网的动态构网法,它借鉴了静态构网法中递归生长算法的部分思想,并利用Lawson提出的最大最小(MAX—MIN)角度法则对三角网进行即时的局部优化,从而达到了快速、有效地构建Delaunay三角网的目的。该方法对快速生成海底DEM数据,进行海底仿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震的孕育过程与地壳中的应力变化和岩石变形密切相关。为了探讨地形变异常和地应力变化异常作为地震前兆的物理本质,开展相应的岩石破裂实验研究是必要的。 早在Kármán和Griggs开展岩石力学实验的时候,就已观测到一个现象,即在岩石发生脆性破裂的场合,主破裂并不发生在岩石的应力状态达到其峰值强度(最大承载  相似文献   
4.
应用岩石力学实验方法测定了云南省9个地震台台基岩石的力学性质。其中包括密度、强度、静态扬氏模量、静态泊松比、纵波速度及阻抗、横波速度及阻抗、动态扬氏模量、动态剪切模量和动态泊松比。讨论了地震台台基岩石力学性质参数在测震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Themanufactureofathree-dimensionaltransducerusedinlaboratoryXIAO-HONGLIU(刘晓红)(InstituteofGeophysics,StateSeismologicalBureau,...  相似文献   
6.
在500MPa的压力范围内测定了红河断裂带断层泥的密度、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随压力的变化。实验表明:在100MPa以上,上述力学量随压力增长很快,在100MPa以上,上述力学量随压力稳定增长,其增长率比岩石相应的值高一个数量级。断层泥密度与纵波和横波速度的关系均满足Birch定律,并由此得到了红河断裂带断层泥的Birch系数。由波速资料得出了断层泥的动态杨氏模量与动态剪切模量,表明动态杨氏模量比过去得到的静态杨氏模量高一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7.
岩石摩擦滑动的声发射b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双剪法进行岩石摩擦实验并测定了声发射b值。实验表明,粘滑发生前b值稳定并稍有增加,多次粘滑过程中b值基本不变,随着正应力的增加b值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室内实验结果讨论了有围压条件下的岩石凯瑟效应。指出低差异应力作用下的岩石,凯瑟效应是各向独立的,即使围压发生变化(可以降低为零),其轴向加压的凯瑟效应仍反映该方向历史上承受过的最大应力值;高差异应力作用下的岩石,凯瑟效应不能各向独立,在围压发生升高或降低时(可以降低为零),其轴向加压的凯瑟效应反映历史上该方向与围压的最大差异应力,这为由室内实验(零围压)确定野外深钻孔岩芯所承受过的最大差异应力提供了方便。对于大理岩来讲,高低差异应力的分界约为10MPa。  相似文献   
9.
Nucleation of earthquakes and its implication to precurs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In the middle of 1990s, the argument about nucleation phase occurred. Ellsworth and Beroza(1 995) studied the wave records of 30 earthquake events, which initiated slowly. Ellsworth, et al calledthem as nucleation phase. They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moment, duration time and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in shock behind. Scherbaum (1997a, b) proposed his different view andsuggested that some of the recording of the long period initial of seismic wave was misinterpret…  相似文献   
10.
典型构造微破裂集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理岩破裂实验,考察了典型构造中微裂纹的演化、集结的过程和特征.根据损伤理论,分析了构造对微破裂演化的控制作用.根据微破裂集结临界条件的相似原理,认为这些特征可以类推到公里尺度,它们有助于解释地震中短期阶段的前震或广义前震分布,作为地震前兆的一次效应.其它物理效应为二次或三次效应.微破裂集结时局部密度突然加大,有助于解释部分前兆记录突跳现象.非集结部分出现部分微裂纹愈合,密度反向变化,有助于解释一些前兆记录在短临阶段记录中出现反向的现象.考察了不同构造的不同部位微破裂萌生和演化的范围差异,这些差异有助于解释不同地质构造孕震区域的孕震过程,从而可解释板缘和板内地震前兆记录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被不同观点学者分别引用,以论证地震是否有前兆记录的问题.然而,在考察不同地区的前兆记录时,必须注意不同地区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