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陆态网络GPS基准站资料计算了山西断陷带内部以及相对于周边地块的基线时间序列,并基于均匀应变模型计算了山西北部至晋冀交界和山西南部至晋豫交界的应变时间序列,结果表明:(1)陆态网络山西基准站观测数据质量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山西断陷带的地壳微动态变化特征。(2)山西北部至晋冀交界区域第一剪应变和最小主应变自2012年10月起减小,山西大同至河北张家口和山西大同至北京延庆的基线同期出现缩短,可能表明该区域北东向的右旋剪切和压性应变在逐渐增强。(3)山西北部至晋冀交界区域张性剪切应变2014年5月起出现的短期增强与涿鹿4.3级地震震源机制较为一致,可能与此次地震有关,该短期变化在震后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2.
依据地震地质构造和断裂带几何特征,将临汾盆地及其周缘划分为6个研究区域,运用近27年经过精确定位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采用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结合震源深度分布、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临汾盆地及其周缘各研究区的现今活动状态。结果表明,现今应力水平较高的3个区域分别为洪洞—临汾凹陷、侯马凹陷和峨眉台地。其中,洪洞—临汾凹陷为1303年洪洞8.0级地震的破裂区,现今应力水平仍然较高,其中深部出现的小震活动稀疏段可能表明其正处于破裂区的恢复阶段;侯马凹陷至峨嵋台地北缘自有史料记载以来,没有记录到M6以上地震,现今地震活动特征显示其处于较高应力水平下的相对闭锁状态,属于未来强震的危险区段;灵石隆起、辛置凸起和襄汾凸起现今应力水平相对较低,以中小地震活动为主要特征,强震危险性较小。  相似文献   
3.
静乐井水位前驱波重现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亮  刘瑞春  吕芳 《中国地震》2012,28(2):200-213
以山西静乐井为研究对象,对井水位前驱波重现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相似地震前前驱波起始时间和波动周期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重现性,其比例可达63.1%;部分相似地震前前驱波的波动形态和幅度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在研究范围内前驱波各项特征均相似的地震尚未发现,其原因可能与前驱波的成因、传播途径、相似地震的震源区特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玛尼地震形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欧洲太空局提供的ERS1/2SAR影像数据,结合美国NASA提供的免费SRTMDEM,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了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地震的部分差分干涉图。结果表明,断裂为左旋扭动态势,由地震引起的雷达视线向的形变北盘约为0.7m,南盘约为0.8m,认为,利用D—InSAR技术提取地震形变具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龙门山中央断裂北川-邓家一带古地震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门山断裂带是否存在类似汶川5.12大地震的地质记录,是地震科学工作者所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处于中央断裂带中段和北段分界地区的北川-邓家一带,古地震研究对认识整个龙门山断裂带的大地震复发特征有重要意义。沿北川-邓家地震地表破裂带,可能有过早期活动,并兼顾是否有较多细粒第四纪沉积物,以便能较清晰地分析、判断古地震事件以及采集测年样品,所以我们在沙坝1组、和尚坪和邓家海光6组等3个地点开挖了4个探槽,并进行了断错地貌的实测,发现了该地区明显的古地震遗迹,以及该地区特殊的正断层地表破裂样式。通过探槽和实测地貌情况与前人在龙门山中央和前山断裂带的古地震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至少发生过两次地震事件(包括5.12地震事件在内),与龙门山中央和前山断裂大部分地点已揭露的古地震事件相吻合。而通过对该地区地貌侵蚀特征与地震陡坎的高度变化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之前的地震事件与5.12地震的大小相近。  相似文献   
6.
基础地理信息先建库后出图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先出图后建库”和“建库与出图同步”两种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一种“先建库后出图”的基础地理信息建库与出图的技术路线,讨论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山西省临汾地磁台记录的数字化FHD分钟值数据,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分析2016年3月12日山西运城MS 4.4地震前后地磁异常数据。结果显示: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周期10—60 min内,YZHxYZHy方向出现反向异常变化,YZHxYHxHy出现准同步的“下降—转折—恢复”过程;运城MS 4.4地震前,YZHxYHxHy处于由高转低再上升的转折点,震前异常持续时间约1年3个月。结合山西南部地区GPS基线时间序列、重力场和临汾地震台地电阻率变化,根据震磁机理和电磁感应理论等,更好地解释了临汾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山西形变台网的基本情况,应用台网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及同震响应,给出了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9.
????????????????о??????????????????2003-2010??????????α?????????????????1??????????????α???????????????3?????????????????????????????????????????????α????????????Σ?2????????????жκ???ε????????????θ???????????????α????????4 mm/a??6 mm/a??????????Χ?????????????2 mm/a?????????????????????????£?3???????????????3???????£?????????????в???????????????α?????????????????????????????磬?鶴????????????????????????????0??4 mm/a?? 4??8 mm/a?????????????????????????????????????????????????α??????????????????????????????α????????4??8 mm/a??8??12 mm/a??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波分析对河西地区1971—1979、1979—1983年的地壳垂直形变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三阶以内的小波分解结果与地质构造走向基本一致,说明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短波主要反应的是断层活动;四阶小波变换结果为地壳垂直形变的低频部分,反映的是大区域地质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地壳垂直形变。1971—1979年,门源南部的地壳垂直运动相对剧烈,而到了1979—1983年,门源地区地壳垂直运动主要活动区域由门源南部地区转移到门源附近区域,这可能与门源6.4级地震孕育的区域构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